(田凤刚报道) 同德镇现有耕地11000多亩,人均耕地不足七分。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让农民走向富裕呢?同德村民走出一条“用空间换面积、用技术求效益”的菇类发展之路。
他们在塑料大棚内搭建多层营养床,利用谷草、麦草等原材料制成营养土,大量种植巴西菇和茶树菇,每平方米营养床能产巴西菇1.5公斤。由于市场对菇类需求量大,每公斤巴西菇可卖到3元左右。自去年以来,同德镇在道中桥村建成了6个大棚,营养床面积超过500平方米。按每平方米产菇2公斤计数,一次就能采集鲜菇1000多公斤,收入3000多元。
种菇农户介绍,利用大棚种菇每个月能出两次,一年24次,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致富项目。并且,能够有效缓解人多耕地少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