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功模式的复制实践
宛西制药品牌的知名度一定有其“药材好,药才好”宣传推广因素,而这一宣传推广是建立在其中药农业种植模式的基础上的。换句话说,是中药农业的种植模式打下了宛西制药扎实的仲景品牌根基。
记者从宛西制药了解到,从1998年开始,宛西制药以“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在西峡县建立了20万亩山茱萸药材基地,将中药生产“第一车间”建在田间地头,从源头保证药材质量。同时复制西峡县的山茱萸基地建设的“宛西制药模式”,公司又先后投资近亿元分别在豫、鄂、皖、川等4省建立了地黄、山药、茯苓、丹皮、泽泻6大药材基地,保障了仲景中药系列产品的原料品质,为仲景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原材料基础。
去年,仲景大厨房仅仅6年就实现了全国布局,产值达6亿多元,个中原因正是复制了宛西制药的中药农业种植模式,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香菇规模化种植与收购模式,仲景大厨房的产业支撑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据了解,作为“中国香菇之乡”,又是“全国十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县”、“全国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可持续发展生态示范县”的西峡县,高度重视香菇这一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建设,并确立了香菇作为该县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致富的三大农业产业“强力引擎”之一的地位。
为此,西峡县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的思路,强化香菇的农业产业链建设,建立了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农业生产基地。其中,香菇特色产业90%以上实现了“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同时,政府还加大力度进行市场建设,西峡县双龙香菇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20亿元,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的香菇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被评为“全国食用菌先进市场”。
政府的强力引导,为香菇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也为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搭建了桥梁。仲景大厨房抓住有利契机,与100余家香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签订了收购协议,保障了香菇原料的供应。
眼下,仲景大厨房已投资1亿元建起了新的现代化的香菇酱生产车间,产能将在现在的基础之上扩充两倍,实现年产值10亿元的规模,这全赖于香菇原料种植模式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