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烟台大学“菌行者”团队第一小分队五名成员与烟台嘉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刘经理一起前往威海文登市的全资子公司威海三丰肥料有限公司进行参观。据了解,该公司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主要经营生物肥料等产品。
中午抵达该公司后,刘经理就热情地邀请团队成员参观了工厂的生产流程设备,并且向团队成员耐心讲解其工作原理,刘经理在讲解中穿插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让原理也变得生动起来。
经刘经理介绍得知该公司虽然生产菌糠肥料但是并不作为主打产品。当追问其原因时,刘经理表示:“菌糠肥料的前景我还是很看好,如果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相信能发展的更好。现在做不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处理模式,在做肥料之前一般的处理方式分为晾晒和烘干,烘干的方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机器的购买就需要50-100万,另外机器是用煤燃烧产热来脱水,每吨煤脱水的量是一定的,所以需要大量的成本;晾晒则需要大面积的土地,为了让菌糠被充分晒到还应该进行反复翻盖,但一般机器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所以需要技术改良,这无形中就加大了对资金的需求!而且行业所需的环境评估要求比较高,所以审批也是复杂的过程,如果政府能给予支持也会减少过程中的麻烦。”
之后刘经理指着不远处一台看似有些简陋的机器,告诉团队成员这是公司里的工人在经过不断努力后,自己做的一套非常实用的设备,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政府能够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公司将能继续改良设备,实现高产高利润。
威海之行就在这一问一答的愉快氛围中度过,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处处透露着学问,菌行者团队内的成员说道:“以前仅仅只是知道菌糠可以有很多再利用的办法但是却不知道每种办法的背后所会出现的问题。本来以为只要有了理论的支持就可以做好,其实不然,如想真正将技术推广下去还需要考虑各方面的问题,我们以前想的都太片面了。这次的威海之行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多多走到社会中去感受体验一下。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