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秉忠1989年毕业于县职业技校多种经营班,主修食用菌和中药材种植技术,3年的努力学习使他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当时,我县食用菌产业正处于大力发展阶段,跃跃欲试的陈秉忠离开校园当年就种植了2000袋香菇,第二年采收后有了3000多元收益。之后几年,陈秉忠种植规模逐步增加,收益稳步增长。
1994年,连续种了几年香菇的陈秉忠有了一定积蓄,他在家人协助下建造了3间砖混结构楼房,改善了居住条件。
1998年,陈秉忠经历了种植香菇以来最差的行情。这一年,由于全县大规模发展食用菌生产,而品种又比较单一,造成供大于求局面。陈秉忠记得很清楚,有一次,他和妻子凌晨2时起床,共采摘了700多公斤香菇,结果运到市场后仅卖了200多元,很是让人沮丧。这一年,辛苦劳作下来,陈秉忠种植的1万袋香菇总收入还不到1万元。
吃一堑长一智。1999年,陈秉忠种植了1万袋特色品种——秀珍菇,每年种植2茬,计2万多袋,年收入提高到2万多元。之后,陈秉忠每年都选种一个或几个新优特品种,规模稳定在上万袋,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从开始种植香菇至今,陈秉忠前后约有四年多时间尝试做过香菇干购销和副食店经营,但收益都不如种香菇好,所以,他就安下心来,一心一意发展香菇生产,屈指算来,至今已逾20年。
总结成功经验,陈秉忠认为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功不可没,加上注重细节,使他在多年的香菇种植中没有产生过大的失误,做到了“一切尽在掌控”。在具体操作中,他认为菌棒高温灭菌环节非常关键,不能有丝毫马虎;要勤翻堆,整个过程不能少于四次;要控制好菌丝生长,老、嫩都不是理想状态,以适中为好。
作为香菇种植大户,陈秉忠已连续四年得到政府部门扶持。2010年,在相关部门支持下,陈秉忠投入2万多元建立钢架大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上月中旬,陈秉忠向有关部门申请注册了“深泽乡秉忠生态家庭农场”。下一步,他打算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努力把家庭农场做出特色。
“通过香菇种植,我家的经济条件得到了明显提高,有楼房,有小车,还添置了红木家具,各方面生活越过越好了。”陈秉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