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昆明植物所在剧毒蘑菇研究中取得进展


    【发布日期】:2014-07-21  【来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核心提示】:鹅膏科(Amanitaceae)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该科既包含国际上著名的食用菌,也兼有易与可食鹅膏和一些可食用蘑菇相混淆的剧毒菌。在因误食毒蘑菇而中毒死亡的事故中,约90%都是因误食剧毒鹅膏所致。
      鹅膏科(Amanitaceae)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该科既包含国际上著名的食用菌,也兼有易与可食鹅膏和一些可食用蘑菇相混淆的剧毒菌。在因误食毒蘑菇而中毒死亡的事故中,约90%都是因误食剧毒鹅膏所致。 
      联川生物宏基因组16S rDNA测序升级,限时促销,索取详细资料。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组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由博士生蔡箐基于五个基因片段的DNA序列,并结合形态学及生态学特征,对全世界剧毒鹅膏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和演化历史进行了研究,相关成果新近发表在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上(Cai et al.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2014, 14:143)。
      该工作主要新意在于:1)对剧毒鹅膏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和估计严重不足,在剔除原先误置于鹅膏属剧毒鹅膏组(Amanita sect. Phalloideae)的5个物种后,其他28个物种构成了一个单系,其中50%的物种(14种)可能是新物种;2)相关生物化学分析指出,鹅膏属中的鹅膏毒肽(amatoxins)和鬼笔毒肽(phallotoxins)属于单次起源,为剧毒鹅膏的共衍征;3)有关生物地理学分析表明,剧毒鹅膏很可能起源于古热带,起源时间不晚于古新世早期(64.92 Mya),其东亚-北美东部、欧亚-北美-中美的间断分布格局主要形成于渐新世中期至中新世中期。4)东亚-北美东部、欧亚-北美-中美等洲际间的姐妹种或姐妹群的亲缘关系,可以通过古热带起源、白令路桥迁移和随后中新世中期至现今的气候(如温度)变化所驱动的隔离分化等得以很好地解释。这些发现表明长距离扩散和隔离分化共同造就了外生菌根真菌现今洲际间断分布的格局。
      该研究对于剧毒蘑菇的物种识别和我国毒蘑菇中毒预防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揭示鹅膏属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形成与演化具有较重要的科学意义。该研究得到NSFC-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No. U1302263)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No. 2014CB138305)资助。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