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创业
20年前,好多人不敢吃蘑菇,种出蘑菇没人买
1994年,高中毕业两年的谭雪亮在生物老师的推荐下,来到湖南农业大学下属的某研究院学习食用菌的种植技术。3个月后,谭雪亮回到界首镇白沙村,选地址、搭棚子,培育菌种。“12月,蘑菇丰收了却便不好卖。”谭雪亮告诉记者,当地老百姓怕蘑菇有毒,他整天为此发愁。
三批蘑菇上市,销路一直未见好转,滞销的蘑菇只能倒掉。1996年,他放弃蘑菇种植,进入镇水泥厂工作,随后又去深圳。
再度创业
回乡重操旧业,产品通过绿色认证
2005年,不满足长期在外打工的谭雪亮“意外”发现绿色、健康的蘑菇食品很受青睐,于是再次萌发回乡创业的念头。随后,谭雪亮被农业大学的一位同学聘请到郴州安仁县指导蘑菇种植。谭雪亮回忆,当时他的基本工资是5000元,另外每培育一个“菇棒子”提一毛钱。“最高时,我一个月拿到了一万元。”
但高薪没有把谭雪亮留住。2006年7月,谭雪亮来到茶陵枣市镇,开始自己种植平菇。“平时就我跟妻子两个人,忙时再请农户帮忙打理。”第一年,除去各种开销,谭雪亮赚到了7万多,而随后的几年,他每年都能赚到10余万元。
看到种蘑菇能赚钱,村里其他人也开始种植。2011年,谭雪亮与他人合伙筹建茶陵县食用菌协会华星示范基地,去年又成立了以农民为主体的绿之亮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
去年11月,基地生产的绿之亮食用菌通过中国绿色食品认证,获得绿色食品使用商标证书。谭雪亮说,这些食用菌肉质肥厚,脆滑爽口,不仅在本地市场颇受青睐,还是长沙、广州、深圳等地农产品市场的抢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