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讯:近年来,屏南紧紧抓住“国务院出台25条政策建设福建生态先行区”机遇,引领全县农民大力发展非木生菌产业。据了解,杏鲍菇的高效栽培、滑菇的南方栽培、袋栽草菇的夏季栽培等非木生食用菌品种的栽培技术难题相继被攻破。这些新型项目很快在全县得到推广,食用菌品种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成效,这些非木生食用菌的推广种植,不仅保住了屏南现有的6万多亩阔叶林免遭刀伐斧戮,而且农民获得增收。
在熙岭乡塘后村,菇农依靠种菇提升了自身生活质量,也改变了塘后的面貌。2005年,乡里率先在塘后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多万元,扶持建立20个恒温棚,种植非木生菌白木耳20万袋:2007年,屏南县扶贫开发协会给村食用菌协会10万元,在塘后村建立食用菌生产示范点,手把手教群众种菇。县农信社把塘后村列为信用村,每年提供100多万优惠利率贷款。
2013年,村里建立了屏南县高山食用菌创业园,水、路、电等基础设施由政府投资。据统计,2013年,全村发展白木耳、猴头菇等食用菌300万袋,产值1200多万元,种菇户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30多位做菇“农民技术专家”被浙江、广西、湖南等食用菌企业高薪聘走做技术顾问。此外,塘后村还成立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食用菌协会。由此,塘后食用菌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目前, 屏南有近1万名农民从事食用菌栽培,有技术管理人员2000多人,大小菌种厂20多家,科研所2个,规模化生产企业近20家。2013年,食用菌鲜产量达到13.6万吨,产值5.3亿元,食用菌已成为建设“县强民富生态美新屏南,争创山区发展一流区”主导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