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219](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08/05/09-47-20-69-21325.jpg)
尊敬的食用菌龙头企业家: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中国食用菌产业的辛勤付出和贡献!我们是一家专注于食用菌品牌与营销的团队,专注食用菌领域5年,也接触了很多行业内的资深人士,包括一些食用菌龙头企业家。我们同您一样,热爱着这个行业,也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很多食用菌企业虽然规模庞大,但一些基础的品牌与营销工作几乎为零。在过去,我们拼产能就可以迅速扩张,但现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很多食用菌企业品牌意识崛起。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食用菌市场,谁能征战品牌高地,谁就能抢夺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心智。我们这次本着与您共同探讨的目的,与您分享现在做食用菌品牌的一些心得,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诊脉食用菌企业的五大难题——
难题一、以产定销的时代结束了!食用菌消费量增速下滑,如何打破销售瓶颈?
随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居民对于满足基本生活水平的初级农产品需求进入低速增长阶段,短缺经济的以产定销时代告一段落。2014年,随着八项规定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全国餐饮行业出现负增长,同样拉低食用菌的消费增速。
我们在接触山东一家企业的时候,企业领导一脸愁容的跟我们说:“以前,经销商都求着我们上货,给不给他还得看我们,现在我们都必须主动出去谈渠道,找经销商,真是时代不同了啊。”以前的食用菌企业基本没有销售,有的只是出单员,结算员,而现在发现企业严重缺少销售和营销的人才。有的企业从牛奶、火腿肠等快消品企业招聘来营销人才,发现并不对路。这说明,食用菌行业其实既不同于快消品,又不同于普通农产品,是一个极其特殊的行业。它既需要品牌溢价的打造,抢占终端份额,又脱离不开农产品本身的大流通命运。
难题二、价格行情已持续低迷,如何解决利润问题?
由于产品知名度不高、附加值较低,各个企业的食用菌产品充斥于主要城市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不得不陷入旷日持久的价格战。企业无力支撑更多的新品研发 和市场培育,只能寄希望于“剩者为王”。但是,我们同样看到在其他农产品领域,出现了一些逆势增长的高利润的奇迹:鸡蛋市场出现了“德青源”、“咯咯哒”品牌,虽然品牌鸡蛋整体份额不到10%;蔬菜市场出现了“五行”、“七彩庄园”和“小汤山”品牌;水果市场里也出现了品牌,有“三海瓜园”、“阿栗”和“金丝娘”,虽然品牌价值不及一个来自新西兰论个儿卖的ZESPRI佳沛奇异果;米面市场出现了“北大荒”、“五常”、 “古船”、“湖雪”,还不强势,相比日本大米“越光”和“一见钟情”每公斤售价近百元还脱销,令人汗颜;就连不起眼的粉丝市场已经有“龙口”品牌叫响……
难题三、如何跳出鲜品的同质化竞争,打破品牌价值升级的壁垒?
工厂化食用菌品类仍以金针菇、真姬菇、白玉菇、杏鲍菇、双孢菇为主,而对更多更新的产品开发力度远远不够,导致市场的开拓与保护也不到位。食用菌的包装、运输、保鲜要求高,现阶段的生鲜包装导致流通和销售周期较短,无法进行有效的供应管理和市场运作。
食用菌的传统生鲜农产品向休闲食品的转型升级不够迅速,向食用菌的饮品和保健品的延伸仍规模较小。
难题四、区域龙头初步彰显,如何在竞争厮杀中占稳脚跟?
食用菌行业具有较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一般500-800km以内的市场由于能够实现当天到达,被称为“鲜品市场”。一旦超过该范围,就会因为产品鲜度及运输成本等因素而处于劣势。目前各主要厂家只能在区域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尚不存在全国范围内的主导品牌,但是随着全国布局的进一步深化,将会出现一批全国性的行业主导品牌。
难题五、如何通过企业形象、品牌形象、产品形象的一体化包装带动销量?
近年来,市场的反馈多来自对包装、支持物料是否满意。很多企业主发现食用菌品牌及产品的包装原来是不次于生产的大问题。而品牌形象是一套科学的系统,盲目更换有可能导致市场突然滞销。某龙头食用菌企业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本来销量很好的鲜品,突然销量下滑。企业领导找到我们,我们进行了多个经销渠道的走访,最后发现原来是包装出了问题。在很多面临上市的企业中,企业形象的塑造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我们最近接触了很多企业,都需要做展厅、网站、宣传片、宣传册、产业园等一系列规划和制作,为寻找风投或与合作伙伴洽谈,开始360°的全面打造企业形象,尤其是出口型和面临上市的企业,面子工程必须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