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东宁县黑木耳产业增加值实现34亿元,85%的农民从事黑木耳产业,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6685元,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据中华供销总社统计,东宁成为世界最大的黑木耳产业销售基地。金秋8月,正是黑木耳收获的季节,走入位于东宁县城西北2公里处的国家级黑木耳栽培示范园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油然而生,不禁让人感叹,真不愧为全国之最,世界最大规模大的黑木耳产销基地。
一排排红顶白墙的看护房井然有序,一片片摆放整齐的木耳袋蔚为壮观,一眼望不到边际。还有一道道被业界称为奇观的极致美景——“吊袋耳”令人咋舌,小木耳竟也住上了高楼!再看看忙碌的耳农,他们正在将一朵朵争先恐后、迫不急待地破袋而出的“黑牡丹”小心翼翼地采下,满脸洋溢着收获的喜悦。目前,该园区已被省科技厅授予“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称号,已经成为了全国黑木耳业界观摩交流的最佳窗口、全球最大的产业基地和最高标杆和拉动北方地区栽培技术进步的最强引擎!
东宁晋升国家级黑木耳基地
打造世界样板园区
园区始建于2009年,总占地面积达6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已建成5000平方米菌包厂、3000平方米研究所、博物馆、标志性大门、雕塑各1座,吊袋棚室130栋、标准化看护房150座、泵房1处、机电井分水井24眼、供排水管道系统6000延长米、硬化路面2600延长米、绿化带4500平方米。
结构功能齐全。园区集露地摆放、棚室吊袋、春秋连作、秋春连作及玉米芯、柞树叶等替代料试验等多项全国领先的生产技术和栽培模式为一体,科学划分出了技术研发、试验示范、栽培生产和交流展示四大功能区,其中130栋4万多平方米的吊袋木耳棚室为整个园区的亮点,也是参观者最为感兴趣的去处。“吊袋耳”是一项凝结了东宁县耳农智慧与汗水的创新技术,经过多次试验与改良,其发展规模和管理技术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在相同面积下,“吊袋耳”摆放数量是传统大地摆放的6倍,每袋“吊袋耳”纯利润比大地摆放耳要高出2元多,其省工、省时、省力、上市早、品相好、无污染、效益高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耳农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