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打算发展76万棒,预计收入可达400万元。”日前,走进印江自治县木黄高效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里,57岁的农场主田茂易又忙于组织劳动力进行夏菇生产。
2011年,田茂易和当地群众通过联户经营方式发展食用菌。次年即动员家人一起发展庭院经济,当年20亩食用菌收入140多万元。去年,他又获得180万元国开行贷款,建起了133个食用菌钢架棚,“生产50万棒,收入300多万元,净赚上百万元。”让田茂易更高兴是,他被评为铜仁市首批家庭农场。
从专业大户升级成了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经营的家庭农场,田茂易的食用菌的种植技术、规模、品质也在不断“升级”,更重要的是他学会经营管理农场,还建起食用菌加工厂房、冷藏室,找到了稳定市场。
家庭农场的发展为当地农村闲散劳动力提供了临时打工的机会,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目前每天在田茂易的农场里打工群众少则10人,多则30多人,一年支付的务工费达150余万元。
“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样样都是关键。”田茂易说,“虽然我们是一家人,但分工管理必须要明确,我管技术,儿子管运输,女婿管财务。这样才会让家庭农场发展做大、做好、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