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带动产业飞速发展
东宁县共计102个村,目前,在“市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模式带动下,真可谓是“村村生产、户户栽培”,随便在哪条路上走一走,映入眼帘的皆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黑色海洋。目前,总量100万袋以上的村100个,其中1000万袋以上的村26个,2000万袋以上的村10个,3000万袋以上的村2个。2013年,全县发展总量达到12亿袋,吊袋棚室达到3405栋,占全省吊袋棚室的62%,总面积150多万平方米,吊袋数量达1.2亿袋。
2013年,全县木耳干品达到5700万公斤,占全国20分之一;销售收入突破36亿元,其中“吊袋耳”销售收入突破4亿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13300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79.7%,全县10万农民中超过85%的人从事与黑木耳相关产业发展,其中黑木耳经纪人就达1000多人;立足黑木耳,激活一盘棋,以农业带动二三产业全部增加值达到34亿元,占全县GDP25%,黑木耳让10万农民在自己的家乡实现了发财致富梦。农民组团进城购楼、组团购置家庭小轿车、“城里居住乡村务农”两栖式生活正是目前东宁县农民的真实写照。
近几年,随着原材料逐年紧缺,黑木耳每袋生产成本均上涨1元左右,在成本上涨幅度高于黑木耳价格上涨辐度,在这种压力之下,东宁县先行向缩小规模要效益,从提高单产高品质中求生存。在缩小规模、变粗犷生产为精细、生态、集约管理之后,由于木耳大小、品相、色泽、口感等均胜出一筹,耳农收入不但不减,每袋反而增加1-2毛钱。目前,东宁县耳农逐步实现向提高单产高品质的华丽转身。东宁镇太平沟村耳农李忠军亲身经历充分印证了精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效益。2012年,他发展了4万袋,每袋产菜1.7两,每袋纯挣4.5元,纯收入高达18万元。 东宁县以园区为核心,用园区来带动,实现了全县黑木耳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目前,全县200万袋以上的园区达2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