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是全球食用菌生产第一大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其栽培种类也位居世界首位。我国食用菌产业凭借国内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迅猛,但受“内忧外患”多种不利因素的制约,食用菌出口依然阻力重重。
食用菌质量尚待提高。由于国内食用菌的产业化生产水平较低,产品质量标准难以控制。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内10个省、直辖市的50家企业生产的50种食用菌产品(包括黑木耳、香菇、滑子菇)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32种产品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64%。
产品缺乏竞争力,低价竞销现象突出。我国虽然是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大国,但目前出口的食用菌仍以初级产品为主,精、深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出口竞争力受到制约,价格战成为企业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惯用手段,无序竞争现象较为严重。
产业规模迅猛扩增加对环境的压力。食用菌生产成本低、收益快,近年来产业规模扩张迅猛。由于食用菌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较深,过量栽培不仅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身陷困境,而且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
国际贸易壁垒重重。2002年,日本厚生劳动省以检出输日云南松茸敌敌畏超标为名,对进口自我国的松茸实行长达近一年的命令检查。2004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的《种苗法修正案》,对22类145种食用菌种源实施保护,加收专利费。此外,2006年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规定食用蘑菇罐头中不能含双酚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邻酚环氧树脂含量必须小于1PPM等。
为了确保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使食用菌产品顺利走出国门,为此建议:一是规范食用菌出口的市场秩序,加快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步伐,实现出口由数量型增长模式向效益型增长模式的转变,避免在低端产品价格上的过度竞争;二是深入了解国内、外的食品安全标准,从菌种选育、栽培管理到生产加工严格进行监控,确保食用菌的质量;三是在加大自主育种技术的开发力度的同时,对自有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应积极申报专利保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被国外抢注蒙受损失。
以上数据源自:海关统计资讯网www.hgtj.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