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名人名企 » 正文

    最美农民戴维浩:普通的农民 菌界的“大腕”


    【发布日期】:2014-08-15  【来源】:宁德网
      在他出名后,本村和全国各地的菇农都慕名前来学习求教,他都一一热情接待,毫无保留地给予指导。为了更好地推广银耳栽培技术,他还特地编写了《银耳袋栽技术》一书,自费印刷赠送给各地求教者。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有来自29个省、市、自治区的人来信取经或登门求教,约有一千多户贫困农民在他的帮助下脱了贫。2001年,他创办的兴华真菌研究所被联合国南南合作组织亚太地区食用菌培训中心列为“国际食用菌技术培训古田基地实习点”,几年来,他还每年都义务为国内外菇农提供技术咨询500多人次,无偿授课300多人次,赠送技术资料6000多份,为全国各地食用菌爱好者举办培训班18班,学员达400多人次。
      锲而不舍
      致力探索银耳高产新技术
      爱钻研、致力于银耳高产新技术,让广大农民兄弟获得更好的收成是戴维浩的心愿。因此,长期以来,他一直致力于银耳菌种高产的研究与开发。
      为了新技术的研发需要,他创办起了兴华民营研究所;为了维持研究所的发展,他将培育菌种所赚的钱全部投入到研究所的科研中,迄今累计投资200多万元,先后研究过100多项(包括自选项目)有关食用菌的大小项目,拥有18项科研成果。其中“银耳优良菌株选育研究”从1996年10月至2000年6月广泛向国内野生银耳产区高价征集到银耳种质资源66段200多朵,同时向本县及国内各有关银耳科研生产单位征集优质银耳种源13株,对这些野生菌种进行分离、提纯、复壮、小试、中试,经过反复多次实验、对比,最终选育出天然雪白银耳Tr01和Tr21的优良银耳菌株,2001年通过省农业厅组织的专家鉴定验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菌株经过8年的推广应用,其效益比原来提高13%,全县菇农年均增收1000多万元。
      同时他还不断创新制种设备,引领全县制种生产设备日趋完善,逐步向实用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2000年在省科技厅的资助下立项“古田县银耳产业化开发关键配套技术研究”的省级重大项目,与省农学院、青岛海洋大学、古田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多家协作,通过3年的刻苦研究攻关,于2003年项目顺利圆满完成,经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验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银耳“杨梅霜菌”污染,被认为是一种银耳生产过程最难治病之一,戴维浩主动与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合作攻关,通过两年的努力,终于找到一种可防治的药物,这种药物高温不失效、抗菌力强,对银耳副作用小。此外,他研究的食用菌病虫害物理防治菇房技术还获得了国家专利,为全县银耳进行无公害化、自动化、工厂化、常年化栽培走出了一条新路。
      “梅花香自苦寒来”。戴维浩的付出也获得了沉甸甸的收获。1984年,他被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评为“第二次全国青年自学经验交流会先进个人”;1985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2002年当选为省十届人大代表;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劳动模范”;2005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被中国科技部评为“星火科技二传手”称号。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