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08/15/09-45-54-44-21325.jpg)
8月13日上午,庆元县召开两岸菇民“对对碰”交流会。来自台湾台中市新社区农会、食用菌界专家、部分县市菇民、食用菌企业的代表,庆元食用菌专家、食用菌生产经营和老菇农代表坐在一起,交流互动,弘扬香菇文化,共兴两岸菇业。
会议介绍了庆元概况及食用菌产业特色,台湾代表则介绍了菇神管理模式、香菇生产情况,分析了台湾养生产业趋势。“在上世纪初,台湾已有菇农从事香菇生产,我想请教一下你们在生产香菇过程中会有什么类似于祭祀的活动,或者有什么固定的菇神信仰吗?”早年从食用菌厂退休的吴锡朋一直致力于香菇历史文化的保护挽救工作,特别希望与台湾一起挖掘深厚的香菇历史文化。
“我们没有固定的菇神,在香菇生产中,往往都是祭拜土地公等传统神明,这些也都是从大陆流传过来的。也正因为此,我们才组织了请菇神吴三公到台湾的活动。”台中市新社区农会主任李锦荣、菇民候文亮先后对此问题作了回复补充,并希望两岸进一步交流,弘扬香菇文化。
这边谈着香菇文化,另一边食用菌企业代表也自发互动交流起来。“你们的生产周期有多长,产出的香菇手感是不是硬质的,是不是夏菇?”庆元食用菌生产大户陈卫军对台湾新丰菇业农场的“菇菌太空包”生产模式很感兴趣,一下就抛出了一连串问题。
“这片场地的菌包已经出菇了。每箱有12个菌包,每隔12箱,留一个过道。”农场负责人张福坤耐心向陈卫军作了回答,并拿出手机展示农场生产设施、太空包样式等图片,图文并茂地讲解生产技术。
会上,与会双方还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弘扬香菇文化、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交流进行了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