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菇啦,大家快把香菇搬出来!”纯正的乡音在远离故土的北京响起。眼下正是香菇采摘的旺季,连日来,在北京的庆元菇民,正源源不断地把香菇送往京城各大市场,北京市民在当天的餐桌上就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庆元香菇”。
吴林喜是庆元县五大堡乡蒙淤村村民,她在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翟里村种香菇已经七年了。走进她家的香菇大棚,记者发现泥地里密密匝匝地插着菇棒,排列得整整齐齐,5个香菇大棚竟有8万多段,每段菇棒上已经长满了圆嘟嘟、肥厚厚的香菇。吴林喜告诉记者,她们家今年做了8万段香菇,像这段时间的鲜菇,价格比较高,都是6元多钱1公斤,一年赚个8万到10万元钱不成问题。她还托记者给家乡的父老相亲捎口信:如果想种香菇赚钱,到北京来,这里的市场太大了。
说起北京的香菇生产,五大堡乡杨楼村农民姚瑞长就是首批带着技术闯京城的人。来北京创业之前,姚瑞长在老家当过代课老师、种过香菇,生活过得也是有滋有味。1996年,不甘现状的姚瑞长来到北京做香菇,经过精心的管理,当年的收入着实让这位憨厚的汉子高兴了好一段时间,于是就把亲戚也鼓动到了北京从事香菇生产。姚瑞长的这一带,不仅把亲戚朋友带出了大山,也在北京郊区带出了一个产业,让有800多年历史的“庆元香菇”在北京落了户,同时带动众多庆元农民来到北京从事香菇生产。
据介绍,庆元菇民在京郊做的都是代料香菇。他们从庆元老家带来菌种,再从河北等地购买木屑、麦皮、红糖、石膏粉等原辅材料组织生产。每天生产出来的香菇直接拉到市场上销售。北京市岳各庄市场收购商许峰告诉记者,现在庆元菇民生产出来的香菇,每天在北京市场上销售达20万公斤。
目前庆元县有700多户2000多菇农大胆地走出大山,进入京郊进行食用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