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08/18/10-18-55-65-21325.jpg)
谈起自己是如何从一名普通农民转变为香菇种植能手的,58岁蔡秋灵的笑容里隐含着酸甜苦辣。家住新平县建兴乡的她原本是位地地道道的农家女,2006年以前,她和丈夫一直从事果菜种植和批发。随着该地食用菌开发公司的建成,她靠着独特嗅觉和做事不服输的韧劲,果断决定发展香菇种植产业。说干就干,租地、筹资、建房、搭棚、运料……在发展食用菌香菇产业的过程中,蔡大姐不但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还带出了一批优秀专业户。
8000多个菌包需要挨个敲打
刚开始的一两年,由于背负着二十多万元的贷款,蔡大姐一家几乎都是住在香菇棚里。
出于对香菇生长环境的考虑,蔡大姐特地选风小且温度适宜的地块当基地。如今在村子路边一片空地上,一座座香菇棚整齐排列,格外醒目。他们夫妇俩很清楚,技术是否过关才是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为此她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从浙江高薪聘请了技术员。
“如果验包时没有发现包烂了,就容易感染杂菌。在灭菌时,消毒不好把杂菌带到接种箱里,就会坏包造成损失。”香菇种植看似简单,实则程序繁杂。从装包到出菇,一个育菌包要过手二十多遍。为了抢占市场先机,蔡大姐种的是夏秋季反季节香菇,这种香菇种植关键在于控制温湿度,温度过低,香菇长不出来;一旦超过30℃,又容易造成烂包,血本无归。
蔡大姐从技术员处得知,反季节香菇经过针刺、敲打等方式,可以调节香菇生长时间,长出的菇大小也更加均匀。每天早上天不亮,她就要来到大棚内,挨个敲打那8000多个育菌包。然而敲打也是有学问的,必须掌握好力度。打重了,育菌包过于疏松,过度刺激菌种,会导致香菇“大爆发”,太多太密个子小;打轻了,菌皮没有震开出菇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