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辉县仓房村香菇种植远近闻名 移民收入3年连续翻番


    【发布日期】:2014-08-19  【来源】:大河网
    【核心提示】:周学文说,仓房村种植香菇由最初的11户发展到现在的41户,村里成立了香菇合作社,统一购料,统一销售,还降低了风险,种香菇致富不仅带着仓房村的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也带动了常村镇其他的几个移民村开拓思路,积极地开创出“一村一品”的致富经。
    20140818162128_550

    20140818162129_597
      移民搬迁称得上天下第一难,但搬迁后实现稳定发展、快速致富更是决定移民能否真正安居乐业的根本。辉县常村镇承担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任务7个村,1075户,4703人。2011年7月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完成后,常村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工程,助推移民群众增收致富。8月中旬,大河网记者来到辉县常村镇,走访了这里的7个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村,发现这个省内移民最远的安置点,生产发展搞得有声有色,自成一派。 
      仓房村种植大棚香菇 助移民家门口就业致富 
      临近中午,记者来到了辉县市常村镇仓房。现在的仓房村是合并了原来在淅川的仓房、刘裴、马沟三个移民村而形成的。仓房镇搬迁路程是淅川县其它乡镇移民平均里程的五倍左右。过丹江、跨黄河,淅川仓房镇的村民渡过8公里水路、走过600公里公路,跋山涉水,整整耗时三天。 
      辉县市常村镇仓房村村支书周学文告诉记者,全村400多口人都是人家说的“三边村民”,街边、河边、山边,这都是出名的难管地方。“一个村子400多口人,就有28个姓,你说能好管吗。” 
      刚刚搬迁到的移民不好管理,政府就相处了很多办法,帮助他们致富,不仅多次组织移民村干部、群众代表,参观考察了山东大枣、寿光蔬菜大棚,还学习先进高效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引导移民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 
      周学文说,仓房村种植香菇由最初的11户发展到现在的41户,村里成立了香菇合作社,统一购料,统一销售,还降低了风险,种香菇致富不仅带着仓房村的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也带动了常村镇其他的几个移民村开拓思路,积极地开创出“一村一品”的致富经。 
     
     
    关键词: 香菇 种植 大棚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