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名人名企 » 正文

    硕士菇农攻克菌种培育难题圆“田园梦”


    【发布日期】:2014-08-21  【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记者 刘作霖 通讯员 鲁蓓 邱辉 刘威
    【核心提示】:“出菇盛期一天可以采摘两三千斤,现在虽然是出菇末期,每天仍然可以采摘1000多斤。”在精心呵护下,魏星的菇棚迎来了第一个大丰收。魏星告诉记者,他培育的茶树菇质量高、品相好、耐存储,虽然每斤售价比一般的茶树菇贵出一到两块钱,但依然卖得很火,平均每天都要出货七八百斤。
      “这刚摘好的800斤茶树菇是宿迁客户订购的,今天下午就能发货!”近日,睢宁县凌城镇星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里,一片繁忙景象。老板魏星正和工人们一起将一筐筐采摘好的茶树菇进行分捡、包装和冷藏;隔壁的菌种室内,魏星的妻子江清丽则忙着从一排贴好标签的试管中进行菌丝分离,为下一茬菌种培育作准备。
      大学教师回家种蘑菇
      2006年,魏星从福建大学外贸专业硕士毕业后,在福建外贸学院做了一名大学教师,妻子江清丽是福建厦门人,两人因同做外贸而结缘。
      两年后,不顾家人和亲友的反对,魏星毅然辞去令人羡慕的教职,并说服妻子一同来到福建省一家食用菌研究所学习种植育种技术。“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着不一般的感情。”魏星说,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美丽的“田园梦”:回到农村创业,用自己的力量带着父老乡亲一起致富。为了这个梦想,魏星不停地思考、探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食用菌行业,这让他不由得眼前一亮:“我觉得终于找到了能够使自己实现梦想的‘金矿’!”
      2013年春节,在经历了3年的食用菌种植育种学习和两年的大型食用菌工厂技术指导后,魏星带着妻子和两岁的女儿回到了老家睢宁县凌城镇城北村。
      魏星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加上向亲戚朋友借的一部分,筹集到200万元,在村里承包15亩土地,成立了睢宁县星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开始试种茶树菇。
      攻克菌种培育难题
      建厂房、买原料、育种……魏星夫妻俩的“菇农”之旅正式开始了。然而,“万事开头难”,魏星万万没想到,菌种在培育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病变。
     
      魏星本以为凭借在南方积累的经验可以顺利地解决育种问题,不承想,辛辛苦苦培育出的菌种在生长半个月后总会莫名其妙地出现发霉的现象,只能忍痛将一个个菌包扔掉。焦灼的魏星开始一次次地试验,然而却一次次地失败。
      “开始创业的时候出现失败很正常,我和妻子都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在挫折面前,魏星和妻子不甘认输。他一边走访周边种植菌类的种植基地,一边在网上向同行请教,妻子江清丽还从福建请来了一位有着40多年种植经验的老师傅来现场指导。在师傅的指导和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菌种培育的原料、气候、水分等“关口”被一一攻克。然而,魏星并不满足,他的目标是要培养出自己的优质菌种,为此,他不惜长途奔波,几乎每个月都要到福建的食用菌研究所当面向专家请教。
      带领乡亲共同走上致富路
      在历经7个多月的难眠之夜后,魏星夫妻俩终于顺利培育出了自己的菌种,茶树菇茁壮成长的景象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查看长势、采摘、喷水,为了料理好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夫妻俩每天凌晨4点便来到菇棚内开始一天的劳作。
      “出菇盛期一天可以采摘两三千斤,现在虽然是出菇末期,每天仍然可以采摘1000多斤。”在精心呵护下,魏星的菇棚迎来了第一个大丰收。魏星告诉记者,他培育的茶树菇质量高、品相好、耐存储,虽然每斤售价比一般的茶树菇贵出一到两块钱,但依然卖得很火,平均每天都要出货七八百斤,除了周边地区,还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年销售额近400万元,利润相当可观。在致富的同时,魏星夫妻还不忘带动村民一起致富,现在已经有6名城北村村民在星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打工,每个月能拿到2000元的工资。
     
    关键词: 蘑菇 菌种 菇农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