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大米虫草变身“理财产品”


    【发布日期】:2014-08-26  【来源】:东南早报
      这些公司套路都差不多
      事实上,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投资公司运作的套路十分相似。他们拿着外地的项目向市民募集资金,利率2%-3%,最短期限3-4个月,门槛多在1万元左右,形式上有点像有限合伙理财产品,但实际上比它更为模糊和灰色。
      这些公司一般不会通过正规渠道做广告,只是雇用一批业务员在写字楼底下分发小广告。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这些业务员工资以天计算,主要收入靠签约提成。可能由于项目漏洞太多,这些业务员很少找年轻客户,专门寻找老年人。往往在没签单之前就送一些小礼品,一些公司还会给大额投资者返利,比如投资1万元返还100元。
      在签约后,这些公司会出示一份很简单的借贷合同,上面没有项目的详细信息。大部分公司会开一张简单的收据,盖上公司印章,说明已经收到了钱。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投资公司所谓的项目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摆在投资者面前实实在在的东西只有简陋的办公室,以及远远少于本金的利息。一旦这些公司出现问题一走了之,根本没有任何抵押物来保证资金安全。
      此外,这些公司中的很大一部分很可能只是在玩庞氏骗局的老套路,靠新进入的资金还之前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但前提是不断有新资金进入,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法律人士提醒关注资质及投向
      有法律界人士提醒,正规的理财产品属于金融服务产品,一般由商业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设计并发行。所以,投资者在选择时首先要注意,项目的发行方是否具有牌照资质,如果缺少资质,可能会涉嫌非法经营;同时需要关注的是,面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是否真正用于项目所称的投向。另外,如果是募资方自行操作,到期后通过现金或者股权等形式兑付的话,也可能涉嫌构成非法集资。
      “当然,如果资金真是通过银行托管,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上述法律界人士分析。
      不过,上述人士表示,在实践操作中,民营企业、小贷公司、投资公司很容易进入灰色地带操作。比如“p2p自融”,通过平台发布虚假标的,而融资后资金又流向与平台关联的企业,融资项目信息的真实性、项目风险评审的客观性等,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这其中蕴藏着极大风险。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