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市供销社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进一步推进食用菌产业标准化生产,建成黑木耳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区6个,滑子蘑标准化示范带2条,绿色有机猴头菇、双孢菇、香菇示范园区20个,黑木耳、滑子蘑、猴头菇等主要品种,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一品村和一品乡(镇)。
专家表示,牡丹江市的龙头企业在对接市场、促进农民增收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辐射面不广,带动力不强,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衔接不够紧密,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同时,现有的龙头企业与菌农仍然停留在一买一卖较低层面的合作关系上,很难给农民带来经济利益上的实惠。食用菌产业的很大部分利润被产后环节占有,生产环节的利润薄,盈利不多,减少了农民基础性收入。专家建议,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是强化市场营销力量的最直接、最有效办法。牡丹江市要加快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发展以食用菌产品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促进食用菌产业与工业的结合。同时要集中力量培育食用菌优势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的产业化发展新路子。
金秋八月,正是秋耳收获的季节,在东宁县国家级黑木耳栽培示范园区,一片片摆放整齐的木耳袋蔚为壮观,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道道被业界称为奇观的极致美景——“吊袋耳”,小木耳竟也住上了高楼!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牡丹江要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建立科研基地,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专家认为,按照技术先进、符合市场需求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要求,牡丹江市应建设一批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益的标准化示范园区, 进一步发挥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和辐射效应, 由此做给菌农看、带着菌农干,加快实现食用菌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在不断的跨越与升级中,如今的牡丹江食用菌产业已摆脱了单兵作战的传统产业模式,沿着加速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生态化的进程,快步走上集群发展的产业化经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