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新洲区徐古镇,昔日的湖北省重点贫困镇,而今一跃成为产、供、销、贸、工一体的湖北食用菌产业基地,产品畅销海内外,今年产值将达2亿元,前不久荣膺全国“双孢菇之乡”的称号。
鲜菇往哪里卖,如何实现产销对接?这成为困扰许多种菇农民的大问题。为抓好销售链条,徐古镇镇长带队,组成了一个推销班子,带着宣传资料、蘑菇样品,赴武汉、黄石等省内城市开展推介活动,很快省内市场打开了。随后,他们南下福建、东进浙江、北上山东等地,一份份订单接踵而至,大小客商慕名而来。
鲜菇不易久藏,怎么办?徐古镇开始在鲜菇加工上做起文章。2001年,徐古镇先期投入168万元建成菌种厂和盐渍菇加工厂,日加工处理量达到了6万公斤,之后10多个加工企业相继诞生,形成一个以武汉长华食品公司和天添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年加工蘑菇达15万吨的深加工出口基地。往日走不长、销不远的蘑菇终于具备了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的能力,徐古镇的蘑菇产业登上新的台阶。
品牌树立起来了,而其经久不衰的源头活水在哪?在科技。徐古镇先后聘请了一大批高校的农业专家作为顾问,并建立了食用菌技术服务中心,实施蘑菇技术能手“万人培训工程”,造就了一支强大的技术队伍。同时,帮助核心蘑菇企业建立起科技示范园和菌种研发繁育中心,通过高效益、强辐射的示范样板把全镇科技种菇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蘑菇产业的日益做大,许多农民又开始在农作物副产品转化增值、变废为宝上动起了心思。仅去年一年,全镇菇床废料肥田改土4000多亩,地力得到了提高,蘑菇生产链创造的综合产值达到3.5亿元,循环经济初具规模。
如今,徐古镇有75%劳动力直接参与蘑菇生产或经营,蘑菇种植面积已达到了400万平方米。去年,全镇生产生菇5万吨,创产值1.7亿元,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67%。一个小蘑菇终于“长”成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