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鲜美可口的野蘑菇成为不少食客的喜爱食物,但由此引发的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昨日,记者从贵州省疾控中心获悉,今年1-8月,我省食源性疾病爆发系统已收到多起食物中毒报告,但中毒数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除植物性中毒和细菌性中毒之外,其中45%是野生毒菌中毒。专家提醒,野生蘑菇毒性难辨,要谨慎购买或食用,发生头晕、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毒菌中毒今年黔西南最多
据食物中毒报告显示,食物中毒原因最多的是野生毒菌中毒,其次是不明原因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和细菌性食物中毒分列其后。其中,野生毒菌中毒是引起中毒事件最多和死亡的主要因素。此外,引起植物性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有桐油、善血当归(血皮菜)、野山芋(姑婆芋)、发芽土豆等。
省疾控中心卫检所主任医师周亚娟向记者介绍,由于每年各地的气候环境等因素的不一样,所以每年毒菌中毒的地区也不尽相同。今年毒菌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黔西南,而2012年则多发在遵义。而由于卫生条件和健康意识等原因,农村是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