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建良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位于天津市蓟县出头岭镇中峪村,是附近地区食用菌科技型龙头企业,也是一家专门从事食用菌新品种繁育、储存、加工、干鲜品销售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下属三个合作社,天津市蓟县中亿建良食用菌合作社,天津市昊昕白灵菇种植合作社,天津市蓟县奥祥泽华白灵菇种植专业合作社。戴建良就是这个远近闻名的“食用菌帝国”的带头人。
技术为本改变传统种植模式
几年前,戴建良也和大多数村民一样,每天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南方水果大量涌入北方市场,造成本地水果滞销,价格压低,丰产不增收。在做了深入的调研后,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今食用菌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能不能把现有的葡萄大棚进行改造种植食用菌呢?戴建良决定率先尝试。他找农广校的老师请教咨询,报名参加农广校计算机培训班,一有空闲时间,就用拿惯锄头的粗手开始笨拙地敲打着键盘。学会了用计算机,方便了与专业老师的沟通,也给他增加了种植食用菌的决心。
当地村民看到戴建良实验成功后,也纷纷建起了大棚,和他一起种植香菇。蓟县农广校帮助菇农联系了天津师范大学的食用菌专家郭成金教授到大棚现场指导,提高食用菌的质量和品质,农广校还根据出头岭镇的发展情况,在该镇中裕村开办了农民田间学校,免费为该村配备了电脑、复印机等设备。农广校还在该村举办了农村信息员培训班,教会菌农学会计算机,戴建良担任班主任。因当地香菇质量好,销路顺畅,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每个菌棚年收入达到10万元,带动本镇建设食用菌大棚100余座。
然而公司初创时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对农户的管理不成熟,白灵菇和香菇的栽培品种单一;培养料配方不规范,部分农户使用不规范的消毒剂等问题,造成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的下降,也使公司的信誉受到极大的损害,产品销售面临危机。关键时刻,戴建良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2009年5月,公司与中国农业
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先进的食用菌品种资源和管理经验的优势,对公司诸多元素进行有机整合。该研究所张瑞颖研究员及其团队,多次到基地举办食用菌技术培训班和现场指导,培训人员达2500人次,引进适合本地栽培生产的特色食用菌新品种3个,示范和推广虫害预防技术5项,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农药的不规范使用,确保了食用菌产品的产量和安全,促进种植户增产增收,实现了种植户和公司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