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与生产方式相配合,现代要素持续进入。伴随着前期数量扩张和粗放生产所引发资源环境问题以及社会转型中所要求的生产方式转换,在经历了数量扩张的过程中,食用菌产业开始走上了基地化、设施化、标准化、工厂化的生产方向,在人力成本控制上,也开始进入机械替代人力的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状态,以科技、资本和工业装备为代表的现代要素陆续进入产业发展过程中。
四是与外部环境相衔接,承接国际市场,应对国内环境。产业发展过程具有空间演化特征,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经过了前期的快速发展,开始进入了调整期,会出现了必须应对的新挑战:以产业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各种规制、以市场集中度为判断的市场风险规避、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特征的技术效率提升、以新型经营主体为特点的各类主体整合。产业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将进入平台期,张俊飚教授选择不同类型国家十年数据,1998-2007期间的10年的食用菌产值与GDP数据进行分析。 构建食用菌产业年产值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Pv)随人均GDP变动的回归方程来描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轨迹。经过逐步回归分析后,结果发现:食用菌产业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具有内在规律性,当人均GDP小于4900美元时,将会保持高速增长的特征,而当人均GDP处于4900-10300美元时,会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有所下降,当人均GDP超过10300美元后,食用菌产业又会呈现出回升和稳步扩张。据此,我国食用菌产业可能进入到波动发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