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菇网讯:我国食用菌2012年产值达到1772亿元,间接产值达7000亿元,食用菌产业发展成为第五大农作物,占种植业总产值5%,从业人员约2000万。这是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张金霞研究员在由中国菌物学会、华中农业大学、易菇网共同主办的2014中国食用菌产业年会作《我国食用菌菌种管理现状、问题与解决途径》演讲报告时公布的一组数据。张金霞研究员介绍到:我国现人工栽培食用菌品种60种,实现规模化栽培的有20到30种,产量超过百万吨的品种有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双孢蘑菇、毛木耳,约占总产的78.69%以上,产量大于20万吨的有滑菇、杏鲍菇、茶树菇、白灵菇、草菇、银耳。国内食用菌农业生产方式以自然气候为主,人工调控为辅,利用各类园艺设施的生产约占82.9%,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实现工厂化生产的约占7.1%。全国的食用菌产业分布不均衡,以沿海省份为主产区,约占总产87%。产量在百万吨以上的有山东、河南、黑龙江、福建、江苏、河北、辽宁、湖北、四川、吉林、浙江、广西等12个产区,产量在50万到99万吨的有江西、广东、湖南三个产区。
谈到我国食用菌菌种生产与管理现状,张金霞研究员介绍到:首先从菌种业规模上看,按照目前统计的产业规模,以用种量5%计,2828万吨产量需用3200万吨培养料,栽培种用量160万吨,约32亿袋(斤),原种4万吨,8000万瓶(750ml/瓶)。近年来虽然食用菌产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上仍是小作坊生产,分散栽培决定的菌种小生产,设备设施有限,三证齐全的菌种厂规模在平均30万瓶/年,大多数是三无制种户,规模3-5万瓶(袋)/年,自繁自用菌种占30-50%。据张金霞研究院介绍,目前福建省获许可的菌种厂169家(目种7家、栽培种155家),产量约4500万袋(瓶),占总用量20-25%,而75%-80%来自三无的制种户或自繁自用。国外菌种生产的专业化、发达国家仅流通栽培种,并伴随不同类型的技术服务,中国流通母种(试管种)、原种、栽培种各级菌种栽培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