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农业科技企业在香菇工厂化栽培的实践探索上,采用先进自动化制包苞养菌生产线,采用自动化设备,实行工厂化、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周年化集中制菌包,统一供应,节约资源和能源,日制包苞20万袋,只需要200个工时以内 ,省工、省时。炎帝工厂化菌包所采用原料为麸皮、秸杆、油糠、木屑等,其中木屑占有率不到40%。炎帝公司致力于打造“神农缘”这一品牌,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控制。同时,在国内食用菌企业里,成为首次获得认证的“有机香菇”的企业。为有效解决农林废弃物的排放,炎帝公司兴建污水处理系统, 经过处理的水可以直接排放。通过与传统香菇种植进行对比,炎帝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产品价格高、企业自制菌种,自产自用,周年化生产,无季节限制。公司现有大专以上学历135人,博士5人,合作团队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张俐娜及团队,上海农科院谭琦副院长及团队,华中农业大学边银丙教授及团队,并与武汉大学合作成立了食用菌行业首家企业院士工作站。通过产学研合作,由上海农科院负责提供优质的季节性、符合市场和工厂化需求的菌种,并提供相应的实验室到工厂化转化过程的流程工艺及数据标准;华中农业大学负责提供出菇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并提供符合有机食品标准的本项目产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为了更好的延伸食用菌产业链,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开发的“护肝胶囊”(香菇多糖)等抽提物生产工艺,已通过省级专家鉴定及国家药检总局第一轮专家评审,“护肝胶囊”并已于2013年试生产。 武汉大学张俐娜院士研发团队合作开发的“食用菌葡聚糖-三螺旋链”项目正在进行中,已取得部分研发成果,目前处于中试阶段。
谈到工厂化香菇产业趋势,刘银水董事长通过对中国金针菇市场的产能过剩、品质同化、渠道同类、模式同质、低价竞争、无领军品牌、无精深加工产品、无高新高值化产品、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的现状分析,刘银水董事长提出为了规避金针菇市场现状的重演,要做好香菇产业中长期的规划和布局,有合纵联姻,开放整合,合作共生的格局和胸怀,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线和销售通路,开发高价值的精深产品,同时注重品牌重塑和香菇文化价值深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