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4400](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09/24/10-35-51-61-21325.jpg)
![IMG_4414](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09/24/10-36-06-92-21325.jpg)
易菇网讯:世界各国食用菌生产大体经历了从手工、个体、分散、粗放生产到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社会化过程。2014年9月14日至17日,由中国菌物学会、华中农业大学、易菇网共同主办的2014中国食用菌产业年会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举行,在16日下午的“中国食用菌产业机械装备圆桌论坛”环节,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宋卫东研究员作《食用菌机械设备开发现状及展望》报告时提及以上观点。
宋卫东研究员介绍到:我国食用菌机械化的发展经历了初始开发阶段、引进吸收消化阶段、质量提高阶段。初始开发阶段主要完成了野生采集到段木栽培,段木栽培到代料栽培。引进吸收消化阶段,我国成为世界第一生 产大国社会化分工露雏形,我国先后引进了西方国家的双孢菇生产线,我国台湾省菇农相继在北京、上海、广州建起了金针菇工厂。他们为中国食用菌产业走向工业化、标准化率先走出了关键的一步。质量提高、完善阶段,形成完整的体系,这个阶段的食用菌机械已覆盖食用菌制种、栽培、加工等各个环节,包括菌种发酵、空气净化、培养基制作、菌包生产、环境控制、产品干制、保鲜及深加工提取等,形成较为完整的机械装备体系。在食用菌机械化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经历了原木砍花栽培法的飞跃,伴随代料栽培出现配套机械设备,单体机向连续作业流水生产线的发展,半自动化转向自动化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