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4549](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09/24/15-56-42-74-21325.jpg)
![IMG_4546](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09/24/15-57-01-11-21325.jpg)
易菇网讯: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主任王卓仁在2014中国食用菌产业年会报告认为,我国菌种生产现状可概括为以分散制种,生产者自繁自用为主;制种企业规模小,作坊式生产为主;各级菌种都在流通,小制种户购买母种或原种后多次扩繁,不按标准生产;订单式生产少,生产盲目,大小年现象突出,经营风险大。菌种价格低,利润少,国家投入低,责任与收益不对等,企业扩大生产的动力不足;无性繁殖不利于知识产权保护,品种更新换代慢,菌种繁殖快,变异快,退化也快;法律意识淡薄,菌种销售极少留样,给依法解决纠纷埋下隐患;鉴定判别菌种质量的技术标准不完善,给依法解决纠纷带来困难。
菌种质量纠纷的类型有品种退化变异导致菌种质量下降,品种错号导致张冠李戴,如错将春栽品种当作夏栽品种,将污染的多孔菌类的杂菌菌丝错当作食用菌菌种扩繁出售,技术落后导致栽培失败,将责任归结菌种,双方沟通不够,用错品种导致纠纷,气候不利,菌丝受高温导致不出菇或减产,将责任归结菌种,品种没有问题,因为对照菌株优秀导致菇农感觉吃亏引起的纠纷等等。王卓仁指出化解菌种质量纠纷的办法有提高菌种质量,严禁退化变异菌种用于生产;提高生产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责任心,杜绝错号 、将杂菌当食用菌等低级错误;加强沟通与售后服务,提高菇农的种菇水平,菇农丰收你无忧;菌种留样,用户签字后保留于制种方,作为质检材料,为依法解决纠纷提供证据;研制并完善快速鉴定判别菌种质量的技术标准,特别是特异性鉴定、活力鉴定、抗性鉴定等内容,为依法快速解决纠纷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