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松茸传奇:从孢子到成熟至少要五六年


    【发布日期】:2014-09-27  【来源】:南方日报
      采摘
      比冬虫夏草的产量还要少
      日本人自古就爱吃松茸。1000多年前,《古今和歌集》、《古今集》、《拾遗和歌集》、《枕草子》、《紫式部日记》等日本古籍中,就有关于皇室、武士、大臣、僧人及庶民采集松茸的图文记载。平安时代,贵族和文人干脆把收获松茸的日子定为秋天的节日。
      日本松茸也是生长在养分不多且比较干燥的林地,比如寄生于赤松、偃松、铁杉、日本铁杉的根部,也有寄生在黑松根部的例子,但较为少见。日本松茸也多产于秋季,此外,梅雨季节也有。
      近年,一股强劲的食用野生菌的热潮在日本兴起,松茸的火爆跟两个传说有关。
      传说一:松茸是1945年8月广岛遭受原子弹袭击后,唯一存活的植物。
      传说二:有一位受到核辐射的日本人,来到云南的深山中住了三四年,因为长期食用松茸等蘑菇,结果不药而愈。
      据说,曾有中国科学家对类似的传说展开调查,却未能证实。而松茸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流行开来,却不过30年时间。
      正巧,眼下正是采松茸的季节。夏日一场暴雨后,蛰伏了五六年的松茸迫不及待地开始生长,用八九天时间出土、破膜。子实体很快长大,才三四天功夫,它们就能把自己的菌盖平展地伸开。松茸刚露头,就必须连根挖出。
      昨夜下了场豪雨。藏族女孩青密白追和丹珍雍粗一大早就上了山。她们想摘点松茸回家,换点钱。
      她们趴在一段倒在地上的腐朽松木旁,用手或者钩子,轻轻推开树下成撮、成堆的松针和咸腥泥泞的土壤,让那些与泥土一个颜色的松茸渐渐暴露出来。然后,她们再用棍子的一端,插进松茸旁边两指远的土层中,斜着呈75度角,捅到松茸的根部,用力一撬,把松茸整个儿掘出来。
      她们说,七八年前满山都是松茸,但没人吃。另一个藏族女孩次仁取珍说,1998年以前,上山采松茸,一季就能采摘五六吨呢。
      可现在走了好几公里,藏族小姐妹才找到了两三朵松茸。如今,松茸的采集越来越难,全凭运气。
      钻进云岭的松林,扎西提醒我们,有松萝的地方,发现松茸的几率就会大一些。在腐败的枯草叶子当中,刚冒出土层的幼茸白中透黄,湿嫩嫩的。成茸的颜色为浅棕红色,伞盖完全打开的老茸也像玉盘般美丽。走进松茸林地可要小心,如果踩坏了幼茸,那损失就大了。
      有时候,有经验的山民会不断回头,去找寻着自己去年或者更早的时候曾经发现松茸的地方。
      只要采摘松茸的时候,不破坏地下的菌丝和菌坑,松茸就会一季、一季地往外长。他们早就悄悄地掩藏好了菌坑,等着沙瓤土层中再长出新的松茸。
      不能破坏菌丝,这是山里人的规矩。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事,不能干。
      天眼看要黑了,两个女孩儿红着脸准备下山。今天的收成简直少得可怜,只能期待下次好运了。
      红坡村南佐社的藏族山民都觉得,这些年来,想找到品质好的松茸越来越难了。因为松茸需求量大,价钱高,上山挖松茸的人太多了。
      其实,全球的松茸产量都在逐年萎缩。目前,我国鲜松茸的年均产量仅为2000吨。除去老茸、幼茸、残茸和产地不好的单叶林松茸,优质鲜松茸不足1000吨,全部加工成干品约为60吨,这比冬虫夏草的产量还少了很多。其中,长度超过16cm的顶级松茸不足1吨。
      而且,松茸还不能进行人工栽培。
      松茸是种活体共生菌,菌种的分离和培养十分困难。目前,尽管随着松茸生理生态研究的深入,松茸菌丝的纯培养及子实体的仿生态栽培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真正的人工栽培还没有实现。
      由于产量日减,为保护松茸资源,维护产区人民的长期经济利益,1999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松茸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关键词: 松茸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