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好 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良好的市场,促进了通江银耳深加工业的发展。
走进通江县某银耳汤饮料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见到,一条条生产线不停运转,经过筛料、熬制、封罐、杀菌、检验、包装等程序后,一箱箱银耳汤饮料被来自外地的客商一抢而空。
“银耳汤饮料尽管今年8月才上市,但已成功打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目前产品供不应求。”该公司董事长牟桄亿介绍,公司从2005年起就开始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历经八年,研究出银耳胶囊保健产品。
牟桄亿还透露,目前公司研制成功的首乌银耳胶囊,具有降血脂和通便的功能,是通江首个获得国家专利的产品,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产品即将上市。
有潜力 政府发展底气十足
为助推银耳产业的快速升级,通江县还积极提升食用菌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009年,通江县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通江银耳“太空育种”试验项目。2011年11月1日,24支通江银耳菌种(菌丝)搭载有“神舟八号”飞船飞向太空,从而培育出了优良的“航天菌株”。
目前,太空银耳已进行完菌株筛选、银耳原种制备、香灰银耳菌丝配对试验、育种小试、育种中试和试点栽种。2015年,太空银耳的种植将全面推广。
借着改良品种的机遇,以通江银耳为主导产品,集食用菌科研、生产、加工、检验检测、流通、文化和旅游于一体,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国·通江银耳产业园”项目也在加快推进之中。
与此同时,通江县还成立了银耳科研所,建立了“四川省食用菌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目前,通江县食用菌产业初步形成“两园”(杨柏—周子坪、碧山—梓潼食用菌产业园区)、“三带”(以小通江河为主的银木耳产业带、以大通江河为主的香菇产业带、以城郊低山区为主的鲜食型食用菌产业带)的生产发展格局;建立食用菌基地乡(镇)25个、专业村75个;食用菌年生产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专业村达30个,全县食用菌流通和精深加工专业企业达1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