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深化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政府引导、集约化经营。食用菌产业化发展需要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提高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按照“兴办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建立一个基地、覆盖一批农户”的模式,狠抓龙头企业建设,要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扩大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规模,增强其对周边农户的带动能力,逐步建成管理水平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营销能力强的食用菌龙头企业或专业营销队伍,推动食用菌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2、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目前泽州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模已达到相当水平,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对每年引进的高科技人才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通过技术研发,使食用菌的产量及质量再提升、品质再优化,同时食用菌产品不能仅仅停留在鲜品阶段,应该研发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一些产品,例如保健品、医用品等,真正促使食用菌产业做强做大。政府相关部门还要通过邀请专业人士,举办各种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包括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注意事项、污染防治等问题,特别是针对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技能进行专门的培训,就地培养一批懂技术、愿干事的专业人才,保障食用菌产业整体稳定发展。
3、政策扶持。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应制定统一的、操作性较强的包括资金扶持在内的相关扶持政策,坚持扶大扶强兼顾一般的原则,重点扶持具有一定规模、发展潜力较强的企业。(1)建立规范化食用菌菌种引进、研发实验室和示范基地的,择优给予50万元的资金扶持。(2)扶持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按照基地规模大小给予不同的资金扶持。
4、引导、扶持新建或改建食用菌深加工企业。食用菌实现工厂化生产后产能迅猛增长,食用菌单靠销售鲜品已不能适应产业进一步发展和社会需求,急需对食用菌进行深加工,充分挖掘食用菌的保健医用价值,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提高食用菌生产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对新建食用菌深加工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年加工规模在1000吨以上的应给予相应资金扶持。
5、品牌建设。泽州县现阶段有“泽地萃”、“金连康”两个知名品牌,但都不是省著名品牌、国家级驰名品牌。对于一个新兴产业,应有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实施品牌战略,搞好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及地理标志等级,加大产品品牌建设力度,对认证品牌的申报、评定等要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和政策支持。对新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及地理标志登记的给予资金奖励。
6、建立基金制度。泽州县去年县财政出资1000万元在建行设立了“助保金”,主要对微小企业贷款担保,这一举措对全县微小企业帮助很大。但食用菌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事关“三农”问题,应尽早建立行业基金制度,一方面降低食用菌生产企业的生产风险,另一方面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政府部门积极推动助保贷业务,调动各金融机构支持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积极性,实行农业产业贷款贴息制度,充分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7、市场营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立足本地,辐射全国,建立一个大的食用菌综合批发市场,积极推销本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