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在选择与放弃之间前行,假如当初选择了其他行业,这个‘蘑菇梦’恐怕会成为我一生的遗憾。我选择了自己想做的事,即使工作环境很艰苦,我仍旧感到很开心。”这是宜宾学院2006级生物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祝晓波的真情告白。自2010年毕业后,祝晓波就怀揣着心中的那个“蘑菇梦”,行走在大山的深处,脚踏实地地自主创业,开始了他在七星山上的蘑菇种植之路。
位于宜宾市南岸赵场镇的七星山,是宜宾市主城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祝晓波的蘑菇种植基地就掩映在这座山葱翠的树林中。这个蘑菇基地经过2年多的发展,而今已初具规模,共有15个大棚、占地8亩左右,今年在不扩大规模的情况下,预计年产值将达到40万元,可实现利润10多万元。
学习:苦练内功 申请专利
其实,蘑菇种植原本不是祝晓波的专业志愿,他在填写高考志愿时选择的是“生物科学教育”,毕业以后可以顺理成章当一名中学生物老师。然而,在大二那年快结束的时候,一个平常关系不错的同学问他有没有兴趣去实验室种蘑菇。这样,祝晓波第一次走进了学院的食用菌研究实验室。就是这一次偶然接触食用菌的经历,改变了他的许多想法。“蘑菇生长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废物中,它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东西”祝晓波说。
陡然间对菌类培育产生的浓厚兴趣,让祝晓波兴奋不已。除上课外,他几乎都呆在实验室里面,反复不停地做微生菌的栽培、接种等,进行培育菌类的各种试验,同学们就觉得他从来不知疲倦似的。蘑菇的培育周期一般在40天左右,为了记录在培育实验中的点滴变化,祝晓波用照片一天一天地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到了大三,祝晓波开始运用所学的知识,照着书本上的配方,制作出了多个蘑菇品种。也就在这一年,他坚定了自己要自主创业的想法。“选择种蘑菇是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果我选择教书的话,将来我肯定会后悔终生”。
大学期间,因为家境贫寒,祝晓波每年都获得国家助学金。有了那些宝贵的资助,不仅让他顺利完成了学业,而且为他的菌类培育试验能够长期坚持下去提供了经费上的支撑。
因为喜欢,祝晓波选择了蘑菇种植。也是因为喜欢,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但是,随着自己对蘑菇栽培、接种培育研究的更加深入,祝晓波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蘑菇种植方面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为了给未来的创业之路夯实基础,祝晓波利用课余时间,“单枪匹马”地跑到省内外的各大蘑菇种植基地,参观学习、积累种植食用菌的各种知识和好的经验。在两年的时间内,在他的带领下,他和他的研究团队成功申请了自主研发的“茶树菇种植”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