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省委书记王东明在调研县域经济发展时指出,县域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特色经济,必须走特色发展的路子。四川食品饮料产业优势明显,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关键是要把品牌优势用足,把特色文章做够,形成产业集群和规模效应。
红色革命老区巴中市通江县深入贯彻学习王东明有关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讲话精神,积极探寻特色发展路子,坚持把小小的银耳作为重要抓手,走出了小银耳大产业的富民强县可喜之路。
在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底部崛起的实践中,小产品大产业的“通江样本”十分值得关注与借鉴。
“4000瓶菌种,产了1600多斤耳子,可净赚近20万元。”近日,通江县陈河乡银耳种植大户任卓映在耳堂里盘算今年银耳账时倍为高兴。
而通江山霸王野生食品公司董事长牟桄亿与种植户们一样高兴:“把银耳装进罐里卖的首款公司罐装产品,一上市就一炮走红,陕、湘、渝、浙等地客户时常一大早就来厂排队装货。”
秋收时节,在中国银耳之乡通江,从基地到企业、到特产门市,处处散发着阵阵浓郁的“银耳之香”。同时,也蕴育着一个特色县域产业的大发展之势。
通江县委书记赵万先告诉记者:“转型升级发展中,通江围绕当今最为时尚的绿色消费需求,聚力打造以银耳优势资源为核心的特色食用菌产业。今年全县种植食用菌达4亿袋,总产值有望突破20亿元。未来,通江将聚力把其打造成百亿产业。”
小银耳撑起大产业,这是通江产业转型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