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方考察,所幸薛官屯村的气候、土壤、水源都十分适宜种植巴西菇,于是,他投资60余万元,租用了20多亩土地,建起了20个大棚种起了巴西菇,并从外地聘请有多年种菇经验的技术人员提供可靠的制种、供种、栽培等技术支持。
新鲜的巴西菇不耐储存,即使采用保鲜技术也只能保证三四天的新鲜,但是烘干后的巴西菇就能储存一年左右,为此,郭景智引进烘干机,将当天销售不完的巴西菇烤成干品,卖给一些公司,解决了销售上的问题。这让郭景智对种巴西菇更有了信心。
郭景智向笔者算了笔账:种植巴西菇投入成本少,每个大棚只需2万元左右的成本,建好的大棚可使用3年,主要以秸秆、甘蔗渣、稻草、牛粪等为原料来配培养基。巴西菇采收期长,每年可采收6个月,出菇后每月可采摘两茬,每个棚内管理好的话每棚预计年产量7000至8000斤左右,按进棚收购价每市斤10元计算,一个棚一年收入就有7至8万元,除去原料和人工工资一年纯收入就达5万左右。
种巴西菇不仅让郭景智富了,也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
“我年纪大了,干不了什么重活,在德刚食用菌种植基地上班,每天刮刮菇上的泥土,也不累,每月就有2000多元的收入,另外,干完了活,还可以回家种地,照顾孩子。”今年50余岁的村民高小粘说。
据了解,德刚食用菌种植基地自建立以来,解决了村里中老年人和残疾人就业10余人。
种植技术有保障,销售有出路,当年建大棚,当年见成效。种植巴西菇不仅让薛官屯村村民“腰包”渐渐鼓起来,同时,也让附近乡镇村民“嗅”到了商机,盘县保田镇、响水镇的村民都纷纷前来向郭景智“取经”。目前,保田镇已建起了24个巴西菇种植大棚,盘县响水镇也准备修建50个大棚种巴西菇。
小小的巴西菇为当地农民撑起了“致富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