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位于贵州盘县板桥镇薛官屯村的德刚食用菌种植基地,一个个用草覆盖的大棚,一朵朵巴西菇生机勃勃,10余个农妇正忙着采菇、刮土……喜悦挂在她们的脸上。
站在大棚内,望着满棚的蘑菇,50余岁的郭景智笑得格外灿烂。在他眼里,这些灰白色的巴西菇不仅为他撑起增收的 “致富伞”,将来还有可能为全村人撑起“致富伞”。
“巴西菇体形圆整、肥厚,鲜嫩可口,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0%至45%,此外还含有钾、磷、镁、钙、钠等多种矿质元素,在增强的人体免疫力方面居于食用菌中的首位,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也是一个保护生态、保护森林资源、发展经济的产业。一个大棚一年能赚近5万元,20个大棚一年要赚将近100万元!明年我准备带动大家一起来种,帮助他们增收,而且还能解决不少就业问题……”说起种巴西菇郭景智滔滔不绝。
薛官屯村有村民4000人,人均耕地少,过去村民们全靠种小麦、玉米、洋芋来维持生活,近年来,虽说也有人外出务工挣钱,但大多数人还是靠在家种庄稼来维持生活。2010年薛官屯村遭遇到多年不遇的旱灾,造成800亩小麦绝收,马铃薯无法种植,烤烟无法移栽,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余万元。这次旱灾让郭景智清醒的意识到,要想致富光靠种传统种植根本行不通,他决定另找一条致富路。
2012年郭景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巴西菇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是一个能让农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郭景智想发动村民们一起种。
尽管巴西菇在市场上很热销,但板桥镇乃至盘县都没有人种过巴西菇,种植是否能获得成功,市场上有没有销路?这一系列的问题让郭景智及村民们没有信心。经过仔细的思考,郭景智决定自己先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