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坪村由广东省国资委对口帮扶。据刘世波介绍,太坪村处于南岭余脉,群山环绕,地貌地质结构属于石灰岩,并不具备种植蔬菜的有利条件。全村共763户2947人,其中贫困户190户,有劳动力的扶贫户147户,2012年贫困户人均收入仅为2805元。
经过省国资委驻村扶贫工作组和村干部的调研分析,最后确定了发展食用菌。而在此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自蔬菜种植。村委副书记黄四新告诉笔者,由于蔬菜产量小,没有形成规模,受到外来蔬菜的冲击,本地蔬菜价格根本卖不到好的价钱。“茄子4角一斤,菜心不到2元一斤,种植蔬菜只能靠天吃饭。指望着天气不好,外来蔬菜进不来,我们本地蔬菜才能卖个好价钱”。
食用菌基地是利用废弃的小学改建的,占地3000平方米,分三层搭建了种植平台,种植规模近1万平方米,投入资金80万元。进入了基地帐篷里面,竹竿搭建的种植平台上铺满了稻草和泥土,泥土上面零零星星布满了白色的菌落。而帐篷外面还有锅炉,用来保持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刘世波说,这些菌落正在二次发酵。“我们安排了贫困户轮番作业,7人一组,按时薪付费,他们可以同时种植自家作物。”
为了能够培育出优良的品质,驻村扶贫工作组还特意从福建高薪聘请了专业技术员,负责打理基地并指导贫困户种植。据刘世波介绍,具有劳动力的147户贫困户都参与了食用菌的项目,可直接参与利润分红。刘世波粗略算了一笔账,目前市场双胞菌的价格保守估计5元一斤,一年种两季,1平方米就能产50斤,保守估计年产值250万元。“今年主要培育双胞菌,未来品种上将扩大到10余种,每户预计年增收1.2万元以上”。
尽管目前食用菌的种植还处于试验阶段,但是很多村民都嗅到了商机,纷纷主动提出自家也跟着种植培育。刘世波表示,等到年底收成时依据效益再给村民更加科学的建议,比如种植规模、种植品种以及种植技术等。
此外,太坪村还建立了水晶梨种植基地、黑山羊养殖基地、蔬菜种植基地。作为村集体项目,村民可以通过这3个项目直接参与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