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_cfef1af9fa2b5523dff0547c6bb44654](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10/23/09-34-05-48-21325.jpg)
国庆节一过,罗源县霍口乡岐峰村村民又开始忙碌起来了。随着采菇季节的临近,菇农们往菇棚跑的时间明显多了许多。“再过半个月,这些菌袋将陆续出菇。”看着长势不错的菌袋,菇农们期待今年能有好收成。
岐峰村位于畲山湖的上游,过去曾因养猪而“臭名远扬”。2009年,为保护福州二水源敖江流域水环境,岐峰村响应县乡号召,引导村民转产转业,实现了“华丽转身”。从昔日的养猪能手,到今天的种菇专家,岐峰村村民付出了努力与汗水。近日,记者驱车前往岐峰村,对这个村子的转变之路作了一番探访。
从传统养猪到转产种菇
车子驶进岐峰村,满眼莽莽青山,苍翠欲滴。岐峰山水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菌菇生产基地,就坐落在这里。走进占地30多亩的钢架大棚,只见一垛垛菌袋有序摆放,“含苞待放”。
“你很难想象,4年前他们还是种菇‘门外汉’,以养猪为主业。”合作社负责人肖国水说,由于效益好,以前岐峰村家家户户都养猪,“有技术、有经验,连调配饲料、给猪看病都自己搞定”。霍口乡党委书记尤昌斌说,为了保护福州二水源,霍口乡“壮士断腕”,下决心拆除全乡所有养猪场,“端掉饭碗,就意味着要从头开始”。
“第一年种了350万袋菌菇,合作社赚了400多万元。”菇农肖仕校说,“我过去也是养猪户,转产有点想不通,但现在种菇种出了好空气,而且一样赚钱,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