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走进唐县深山区三道岗村,村内红砖青瓦的村舍干净整洁,村外山坡上随处可见一排排整齐的菇棚,棚内一片片银白色的蘑菇长势喜人,珍珠一样水灵灵的金针菇,白白胖胖惹人喜爱的杏孢菇……山区的沟沟坎坎,处处飘荡着蘑菇的清香。34岁的村民左浩亮一边采菇,一边打开了话匣子,“俺这两年能脱贫致富,全靠这小蘑菇了。别看这蘑菇棚才1分地,一季下来能赚4000多元呢!”
唐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人均耕地面积0.86亩,且多为旱地、半旱地,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带领山区农民发家致富,找准路子是成功的先决条件。食用菌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少,效益高,且节水、节地、受自然灾害影响小的特点,符合唐县人多地少、水资源缺乏的县情。经过反复分析论证,唐县县委、政府决定把发展食用菌作为山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
产业发展,技术先行。为让农民尽快掌握食用菌生产技术,县农畜局制定完善了食用菌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编辑成册发放到农民手中,并成立了技术服务小组,进村入棚分户培训,他们还开通了热线服务电话。同时,县里在资金、水、电方面对种菇户给予支持,促使全县食用菌生产基地不断扩大。为促进销售,县里在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起了三道岗、管家佐、水头等13个食用菌交易市场。引导农民组建了三道岗杏鲍菇、东同龙金针菇、唐梅金针菇等食用菌专业协会,还培育壮大食用菌经纪人队伍,目前,全县参与食用菌收购、销售的营销人员已达到860多人,唐县的食用菌不仅远销广州、深圳、大连、哈尔滨等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还打入了日本、韩国和欧盟市场。
为拉长产业链条,唐县积极培育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先后建立了唐县光明食用菌有限公司、唐县益民食用菌有限公司、唐县明山食用菌扶贫开发公司等多家加工企业,并注册了“唐梅”、“惠林”等多个食用菌品牌。目前,9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已形成了“四带”一片生产格局,涉及18个乡镇、180多个行政村、2.8万余户。截至目前,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1万亩,总产量4.2万吨,总产值达1.7亿元,种植户人均增收超千元,带动70多个山区贫困村的3500多户、1.2万人实现了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