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共襄盛会谋发展——第三届中国·通江银耳节侧记


    【发布日期】:2014-10-25  【来源】:巴中日报

    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和现场7位评委对每朵参赛银耳进行仔细的品鉴后,来自陈河银耳专业合作社赫尔山霸王公司的两朵高品质银耳获得了“银耳之星”称号,而裕德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23克,直径13.5厘米产自陈河乡的银耳荣获“银耳之王”称号。

    大赛现场还对评选出来的三件展品进行了拍卖,千方药业和翰林茶业分别以1.6万元和1.1万元的价格拍得“银耳之星”,光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2.2万元的价格拍得“银耳之王”。光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何光太认为“银耳之王”是通江人民的银耳之王,他毫不犹豫地将银耳之王捐赠给了银耳博物馆。

    通江作为世界银耳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1995年3月,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银耳之乡”。如今,银耳已成为通江富民强县的绿色产业和精致名片。老科技工作者、银耳大王屈全飘有感而发,由于科技的进步,通江银耳的产量大幅提高,朵形也由原来的2至3公分提升到现在的30多公分,这对通江来说是一项可喜的科技成果和成绩。

    开馆 加深了通江和外界的文化交流

    鲜花盛开、廊道深深、耳花如玉……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在银耳节这个盛大的日子里,17日上午10点半,通江县银耳博物馆在高明新区开馆。这是我国第一个以银耳文化为主题的互动体验型生态旅游区。

    据介绍,银耳博物馆按三级博物馆标准建设,项目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征用土地10000亩,由主馆与生态文化景观两大部分组成。馆形为“大露珠”,取意“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布展内容分为“天、地、人、和、神、乐、品”七大板块,打破了传统陈列模式,通过图文艺术展示、文物氛围化陈列、多媒体互动、艺术场景再现等形式拉开了通江银耳文化的历史华卷。而文化生态景观则由“青杠林里”、“天地之灵”、“银耳人家”、“形象广场”、“雾露之间”等部分组成。通过历史文物、实景模拟、摄影图片、文字说明、视频投影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展示通江银耳的历史典故、种植技术、神奇功效、产品开发。

    馆内,浣月池,一根银耳文化柱,向参观者诉说着通江银耳的发展历程;生态LED视窗的一幅幅唯美抽象画,向参观者演绎了通江银耳的神秘与美丽;双心栈道,传递着传统经典与现代精致之间的平衡;大幅的艺术泥塑墙,以通江银耳赋为背景,一首关于通江的赞歌,破土而出,其上落字中国已故著名书法家启功所题“中国银耳之乡”。

    参加银耳博物馆揭牌仪式的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认为,银耳博物馆开馆,是通江建设发展中的一件大喜事,更是通江银耳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通江银耳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方面迈开了新步伐,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必将对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效应,并由此开启了通江食用菌发展新纪元,为以银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天下午,中国银耳发展研讨会上,出席银耳节的20名专家学者共商中国银耳产业发展大计;恳谈会和签约仪式上、50家企业携手合作,共创互利共赢的美好局面;旅游研讨会上,25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通江旅游发展“问诊把脉”。

    相约通江,亲近银耳,享受大巴山的健康问候。第三届通江银耳节的圆满举行,将进一步加深了解、促进友谊,不断扩大与通江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成就通江美好未来!(转自《巴中日报》)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