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县80%以上的农民是菇农,食用菌年产量居全国第一
刚刚过去的2006年,福建古田县大桥镇沂洋村73岁的老人叶玉春过得特别开心。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他种了大半辈子的食用菌,算得上是古田县的第一代菇农。如今,家业已传给3个儿子,看着银耳等食用菌在儿孙手里越种越好,市场不断扩大,菇价稳中有升,他感觉“越来越开心”。
菌业带来好生活
近年来,叶玉春的3个儿子把父亲的事业不断发扬光大,成了村里的种菇大户。如今,三兄弟一共建了20多间标准菇房,年产值将近30万元,纯收入十几万元,每家净收入都在5万元上下,盖楼房、购电器、赡养老人、供孩子读书,都不用愁!
据悉,沂洋村80%以上的农民从事食用菌生产和经销,像叶玉春这样靠种菇致富的还有很多。
30多年前,沂洋一户农民最多种300筒菇,全村食用菌总量不到10万袋,农民住的都是泥瓦房。目前,这个村的标准化菇房发展到700多间,年产值已超过2000万元,一年为村民带来纯收入约1000万元,人均菌业收入5000元左右,村里拥有10座以上菇房的农家有20多户,大部分的农家盖起两层以上的钢筋水泥楼,生活越过越红火。
菌产值近十亿
据了解,食用菌产业是古田县农村主导产业,2005年产值达9.65亿元,占该县农业总产值的47%;2006年前9个月,全县食用菌产量20.16万吨(鲜品),比增11.2%,占农业总产值的59.8%。
该县食用菌办公室主任阮淑珊告诉笔者,古田县是“中国食用菌之乡”,全县80%以上的农民从事食用菌产业。该县食用菌产量居全国第一,银耳产销居世界第一,香菇出口为全国之冠。近年该县倡导农民大力推广建设标准化菇房,农民每建一座标准化菇房,政府补助300元。目前全县已建成各菌类菇房3万多间,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该县信用社为方便菇农贷款,对菇农实行“五户联保”,只要五户菇农互相担保,他们随时可获2000元、5000元不等的小额贷款;对多年诚信的种菇大户,不仅可贷到5万元,信用社还把资金送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