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名垂青史的中国红军之乡,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4万余通江儿女用鲜血为中国的革命铸就了不朽的丰碑。
这里,是钟灵毓秀的中国溶洞之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历亿万年的苦心构思造就了通江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境内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名品众多,风光旖旎,素有“一府三乡”(红军之乡,银耳之乡、溶洞之乡)的美誉。
这里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银耳之乡”,中国银耳的发源地,其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两百多年前。 “天生云,云生雾,雾生露,露生耳”通江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青杠树资源,让通江因银耳之声而名贯华夏。
传承百年无双品质,再创通江银耳辉煌。
日前,2013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估结果揭晓,“通江银耳”品牌价值再创新高,产值达6.28亿元,较2012年的5.6亿元增长了12%。品牌价值的提升,无疑将进一步拓展通江银耳在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对通江银耳产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0月17日,由中国食用菌协会、四川省食用菌协会主办,通江县银耳协会承办的“第三届中国·通江银耳节”将在通江县城石牛广场举行。包括开幕式,银耳博物馆开馆暨省食用菌产品品质检验中心、市银耳科研所授牌仪式,招商引资洽谈会,特色商品展示展销,银耳赛耳会,“银耳倍增计划”研讨会,旅游发展研讨会等活动将精彩呈现。
“走进银耳之乡,感受魅力通江”。
2014年,是通江经济社会突破发展之年。乘着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通江始终保持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定力,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举措,强力推进城镇建设、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民生改善、文化旅游“五个突破发展”。
“灵秀巴蜀地,魅力新通江”。
今天的通江,一座山环水绕,宜居宜商的新城正崛地而起。人杰地灵的通江,日新月异的通江,开放奋进的通江,正敞开博大的胸怀走出去,迎进来。
项目投资建设:提升经济增长拉动力
9月27日,在首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四川旅游招商推介集中签约仪式上,通江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军与中航工业集团四川航空工业局副局长黎新就《秦巴山区空山国际山地生态旅游度假区开发项目》签订了合作协议。该项目包括:通航机场、滑雪场、山地低空运动、山地度假小镇、峡谷漂流、度假公寓等建设,度假区规划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到2022年底,将度假区打造成为国家休闲旅游区、川陕甘旅游扶贫开发试验区、国际山地生态旅游度假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深圳引进,拟在通江县城核心区域规划建设的深圳贝嘉信资产管理公司掌舵的“巴山城”商业广场项目近期亦在紧张的筹划中,该项目将进一步强化商贸流通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柱性、战略性产业地位,提高通江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如今,项目投资建设是拉动县域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以抓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就是以抓项目建设为第一要务。通江要发展,关键是抓好项目。
近年来,高歌猛进的通江正像展开巨翼的大鹏,蓄势腾飞,实现着历史的跨越……
--借机扩大投资规模。始终扭住项目工作这个“牛鼻子”,认真研究国家、省政策方向和投资导向,抢抓通江县是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省级新农村示范县等机遇。
加强对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业、城市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发展等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谋划,精心论证,强化跟踪对接,做实提升、项目选址、环评、供地及拆迁等工作。 2014年,规划实施市县重点项目148个,预计总投资75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8亿元。力争全年储备重大项目25个,争取资金36亿元。
--借力加强项目建设。严格落实项目工作责任。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健全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优化审批代办服务。细化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项目、争取项目资金等计划到各部门和月份,按月进行检查、考核和通报,促使项目立项落地和开工建设。落实项目监管责任。积极探索项目建设管理改革,创新项目市场化、民营化、社会化管理机制,正确处理投资与适度负债关系,既不盲目负债,更要敢于担责。加强对项目资金审计与清理,做到从严管理,有效控制和防范债务风险,实现项目建设健康持续发展,优质高效安全运行。
--借势深化招大引强。坚定不移狠抓招商引资。以产业招商为主攻方向,突出新区、园区、部门主体,进一步加强与成渝西、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各高校、科研院校合作。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在强化节会和小分队招商基础上,更加注重成链招商、点对点招商、委托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努力拓展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着力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2014年,要力争引进500强企业2家,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个,2亿元上农业产业项目3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亿元。
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今年,通江县正式通过了《通江银耳产业倍增计划实施方案》,该计划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步实施。近期到2020年,全县银耳种植提高到接种200万袋(瓶)菌种,银耳总产量达到650万斤以上,综合产值达20亿元以上;远期到2030年,实现百亿产业目标。
县域经济的发展首先是产业的发展。正如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推进错位发展、特色发展。
近年来,通江县按照“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和“三化联动”的总体要求,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着眼于打造中国银耳第一县的目标,按照聚集区域、特色基地、重点乡镇、专业村、大户五个层次,成片连带规模发展,在生产、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全力保证品质、保护品牌,全域全程打造通江银耳产业。银耳产业的崛起,仅仅是通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一个生动缩影。多措并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成为通江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坚持发展以“4+X”为重点的主导产业,集中连片发展食用菌、茶叶、核桃、生态畜牧、中药材、水产等“4+X”支柱产业100余万亩,近40万人受益。 2013年,通江农业综合产值达31.2万元,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80元,同比增长13.7%。
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转型升级。坚定把发展健康食品加工业作为工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春在健康食品加工园加快建设,白蘑芋精深加工、生态食品技改加工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实木家具生产、银耳酱酒技改等3个项目竣工试产。今年1-6月,完成工业总产值17.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9亿元。
三是加快推进第三产业上档提速。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围绕具有通江特色的红军文化、银耳文化、溶洞文化、巴人文化,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红色生态旅游区”。精心策划并包装永安得汉城、毛浴古镇、空山天盆、唱歌石林、临江丽峡、诺水洞天等一批旅游项目。加大诺水河、空山、县城和高明新区游乐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全力推进省“生态旅游强县”和“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的创建工作。力争今年实现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6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6亿元。加快冷链物流、银耳交易市场和展示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新(扩)建2条特色商业街(区)、3个农产品市场。加快实施“新网工程”,加强“农超对接”“农商对接”,努力扩大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400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2300万美元。
统筹城乡一体化:提升科学发展承载力
走进通江,沿通江高明新区石牛组团滨江主干道缓步前行,优美的绿地景观,曲径通幽的休闲廊道,绿意葱茏的滨江花园,让人心旷神怡。
已具雏形的高明新区石牛组团成为无数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在“江与城”和“通江一号”售楼部里,看房、订房的用户络绎不绝。原来冷冷清清的荒寂之地,已变身投资、兴业、居住的宝地……
去年来,通江县把高明新区作为统筹城乡、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一号区域”、“一号战场”和“一号工地”加快推进,仅仅一年,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征地4000亩,拆迁还房1200户,完成20余万平米安置房、7公里24米大道、3.5公里滨江景观和石牛广场建设,商务写字楼、邹家坝大桥、五星级酒店、石牛小学等一批项目正在快速推进,按旅游服务、休闲度假、山水生态型城市新区和人居新城理念打造的新区正在加快成长……
正如通江县县长王军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应更加明确统筹城乡这一总体路径,纵深拓展城市空间,倾力完善基础设施,让通江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一要着力加快城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建设有序健康发展,更加突出规划的先导性、科学性和权威性。突破发展高明新区。按照组团发展思路,围绕高速连接道和高明大道,重点打造石牛嘴、高明、周子坪三大片区。力争招商引资30亿元,完成投资30亿元。加快启动建设高明湖景观、文化商业综合体、石牛公园、城西五星级酒店、高明大道、高明职业学校等10大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石牛大道、邹家坝大桥、商住开发、学校和医院等项目建设。提升完善旧城功能。重点抓好环城南路、壁州大道、厥溪沟等片区及棚户区改造,完成东门及西门2个车站搬迁,配套建好停车场、洗车场、农贸市场、休闲广场和公共厕所。推进朱家湾大桥、东方广场大桥、燕子岩廊桥为重点的城市桥梁建设。继续抓好重点镇和巴山新居工程,在靠近县城等地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巴山新居。
二要着力改善城乡发展条件。在交通上,加快出境大通道建设,积极开工并加快建设巴万高速公路、争取建设县城绕城路西段。争取通江-诺水河-南江一级公路、绵(阳)巴(中)万(源)铁路等建设项目。启动省道302线县城过境公路和沙(溪)-洪(口)、小(江口)-板凳乡道路建设。实施通村通畅工程100公里、产业公路20公里。建成邹家坝、春在大桥。启动鲁班寺大桥建设,加快邹家坝车站、周子坪公交车站建设进度。在水利上,完成二郎庙水库渠系配套工程,推进湾潭河水库建设,加快青峪口水库建设前期工作。完成46座未成病险水库整治项目申报工作,启动“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加快县城后备水源及供排水、城镇新水厂暨管网建设。在能源通讯上,加快电网建设,强化县城新区、旅游景区、工业园区及重点项目等区域用电保障。继续抓好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就地转让,积极建设无线城市、智慧城市和光网城市,加快“三网融合”,提高全社会资讯化水平。
三要着力打造幸福美丽家园。加强人居环境改善,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契机,扎实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不断巩固创卫成果。加强“三违”整治,推进“五创联动”,规范房地产市场,全面实施县城、场镇破损街道修复和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空气环境品质达标率90%以上,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人和魅力山水红军城。
【结束语】
以节促招商、以节促旅游、以节促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第三届中国·通江银耳节”搭建了开放合作、共谋发展的平台,旨在“让全国了解通江,让通江走向世界”。而通江将一如既往地竭力创造满意的经营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期待更多的企业和项目植根通江,共赢发展、双赢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