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毛利润70万元
回想起当初创业的艰辛,张金虎依然难以相信自己和伙伴们能够扛过来。
起步阶段资金十分紧张,进料、配料、消毒、装袋、点菌种等各个环节,张金虎都是和另外几个大学生村官手工完成。大夏天室外30℃以上,棚内50℃以上,汗水一直顺着袖口和领角往下流。但是付出是值得的,慢慢地,他们摸索出了统一的技术标准。经过不断的学习改进,大棚每平方米菌菇产量比普通大棚高出三四倍。
汗水换来的是等量的回报,张金虎的合作社第一年毛利润就达到了70万元。按照参股分红的原则,张金虎和其他村官把大部分的股份让给了村民,让村民得到利益和实惠。有了钱的收益,张金虎开始着手扩大经营,合作社又建起了食用菌恒温库,推出了可以观赏的蘑菇盆栽。
今后继续和大学生合作
对于今后的发展,张金虎早有计划。他打算和宁夏大学农学院建立合作,拿出一部分土地,作为农学院在种植蘑菇方面的科研用地,使其具备对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功能。同时,对研制出来的新品种,率先种植和投入市场。除此之外,张金虎还想招聘一批大学生,通过他们的技术和创新想法,把蘑菇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
目前,张金虎的企业已通过与阳光禾木超市签订蔬菜进超市协议和市场批发两条路打开销路,甚至还吸引了河北的商家专程到银川订购,全年销售额近70万元,利润达30万元。今年,他又租赁27栋温棚,准备大面积种植蘑菇,并根据市场需要,增加蘑菇种类。
张金虎认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还要大胆探索,把蘑菇产业做成工厂化生产模式,进一步开发深加工产品提高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