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是我国继粮、棉、油、蔬、果之后的第六大产业,是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项目之一。食用菌产业是我省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在构建绿色经济强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省地形地貌多种多样,有河谷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多种气候类型,森林面积2.73亿亩,森林覆盖率达52.9%,得天独厚的多样性自然环境,孕育出极其丰富的野生菌资源。云南野生食用菌分为2个纲、11个目、35个科、96个属、约250个品种,占世界食用菌种类一半以上,占全国食用菌种类的三分之二,其中干巴菌、松茸、牛肝菌、青头菌等产量居全国第一位,2013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达31万吨,较上年增长42.9%,产值80.4亿元,菇农、营销商收入达85亿元,外贸出口食用菌12212.7吨,创汇12432万美元,仅次于蔬菜和烟草,创汇份额居全国同类产品的第一位,产品漂洋过海到达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属林下产品,不占用基本农田,不与粮烟油等农作物争地争劳力,插完秧上山采菌、中秋节后采完菌下田割谷子。
——分布面广、分散性强,全省85个贫困县均有野生食用菌,是山区群众的生财之道。
——产品紧密与雨水相伴,季节性强,节令性价差额度明显,如干巴菌淡季每公斤达1300元以上,旺季每公斤500—800元。其他菌类也如此。
——千家万户经营、采集、加工、运销、餐饮产业链长,属劳动紧密型产业,直接间接拉动季节性就业人员近千万人以上。
——山林承包到户后的产权、经营权得到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