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10/27/11-54-33-38-1.jpg)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通江银耳产业乃至中国银耳产业发展把脉问诊,积极建言献策,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作了题为《区域优势食用菌产业发展策略》的报告,中国土畜特产进出口商会、食用菌营销专家刘自强作了题为《食用菌产品市场分析及营销策略》的报告,福建农林大学教授、银耳育种栽培专家谢宝贵作了题为《银耳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报告,华中农大教授、食用菌病虫防控专家边银丙作了题为《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控与质量安全》的报告,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站长、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所长、研究员甘炳成作了题为《秦巴山区食用菌资源特色及产业发展建议》的报告。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10/27/11-54-33-24-1.jpg)
侯中文在致辞中说,时逢第三届中国·通江银耳节,中国食用菌协会在通江举办全国性的银耳产业发展研讨会,充分展现了银耳产业的巨大空间,充分展现了主办方的组织智慧和号召力。在这里,我对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向莅临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及业界精英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10/27/11-54-33-63-1.jpg)
侯中文说,神奇巴中,物华天宝,是著名的“四川盆地北缘生物基因库”。通江银耳就是其中最为璀璨的明珠,被誉为“耳中极品、菌中魁首”。“通江银耳”是一块金字招牌,但原生银耳产量低、规模小、经济效益低,挖掘这一独特品牌的潜在价值成为我们今天的重要任务,市场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非凡的关注。通江县因势利导,抓住了这一难得机遇,加快品种培育和技术集成研究及配套推广,大力发展以银耳为支柱的食用菌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地提升了产业层次、拓展了产业空间。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10/27/11-54-33-13-1.jpg)
侯中文指出,近年来,巴中市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建设秦巴山片区和川东北经济区,以绿色生态为特色新兴增长极,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巴食巴适”区域性公用品牌市场推介正在加快推进,一大批“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生态产品被发掘出来,为巴中农业现代化发展夯实了战略支点,注入了新鲜活力,通江银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巴中这几年的大发展中,通江银耳正在由传统零星种植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迈进,已然成为一个增收的载体、一个致富的平台,但要成为一个主导性、支柱性的大产业,还有很多事要办,还有很多路要走,还需要专家学者的持续努力,还需要企业集团的深度介入。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有效的举措,扩大共识、创新合作、实现共赢,让以通江银耳为代表的巴中生态产品走出国门、行销海内、名满天下。
受县委书记赵万先委托,王军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以及80多万通江人民,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通江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王军说,近年来,通江县委、县政府深刻研判通江县情,立足通江特色优势,紧紧抓住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提出了建设“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并把以银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列为现代农业“4+X”产业之首,大力推进银耳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建设和银耳品牌创建、技术研发,取得了初步成就,为我县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的产业基础还很薄弱,产业链条亟待延伸,尤其是技术水平还很落后,市场营销相当乏力,严重影响着我县银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今天的研讨,让我们对银耳产业发展的认识更加透彻、视野更加宽阔,对今后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加快实现“银耳倍增计划”,积极寻求突破区域限制谋求更大更好更快发展的途径。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10/27/11-54-33-28-1.jpg)
与会人员还观看了通江银耳产业发展专题片。
出席研讨会的还有中国黑木耳协会会长叶礼奎,上海农科院银耳基因研究专家鲍大鹏,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类研究院副院长黄如励,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力,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研究员彭卫红,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品种引育岗位专家、研究员谭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岳映兵,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莫小波,县政协副主席刘显鸣以及省外食用菌协会代表、省外行业企业代表、四川省食用菌基地县代表、省内银耳企业代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