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打工的时候,王友明发现农学院内有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班。一颗不愿放弃的心又在他的心中点燃,于是他边打工边培训。直到2001年,他终于积攒到了一定的资金并学习完了全部课程,他决定再次回家创业。
回到家后,他立即种植了3亩地的食用菌,当年便净收入3.5万元。
终于看到了回报的王友明在这时候开心了起来,第二年他就尝试运用所学的新技术,增加种植平菇、鸡腿菇、香菇等。直到2003年有3位打工回家的朋友合股种了香菇和平菇共计20亩,当年净收入35万元。他的脸上开始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单一的种植耗费成本大,2004年至2008年四年中,他与20多名青年朋友做起了食用菌产业,投入80多万元,建起了2400平方米的菌棒加工厂。并且有了规范的接种室、灭菌室等相关设备设施。
有了大量的资金注入,王友明对他的产业信心增强了很多。这一时期,省市县对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相继出台了一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2012年,王友明所创办的菌业作为印江县的朝阳产业,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鼓励和支持,仅印江县就业局就向他提供了72万元的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之后,王友明自筹资金300万元,组织本村近20个年轻人筹资80万元,成立了武陵山富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建成600亩的大棚生产基地,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体系,年收入达到800万元,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户受益。
2013年,木黄镇食用菌示范园区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创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乘着这股东风,顺势而上,他在该园区内成立了“贵州省梵天菌业有限公司”。
一年来,通过政府各类项目扶持,自己投资,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销售不断扩展,社会效益不断提升。截止目前,公司实现年产值4000万元,利润1200万元,固定资产达5000余万元。通过公司龙头带动,园区现已发展菌业大户121户,创业带动就业2000余人。
王友明说,我的家乡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业的时候就是靠着当地政府的帮助和家人的支持才能够达到今天的成就。现在我的企业成功了,下一步我考虑的是如何带领更多的人一起在致富路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