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50斤菌菇,十点半送到,好的,麻烦您把具体地址发短信给我,我马上派人送过来……”昨(29)日,宜宾县复龙镇米库村村民邓健正忙着采蘑菇,订货电话就打了过来。
记者在食用菌种植大棚里看到,整齐摆布的菌袋上已经长满了菌菇,淡灰褐色的菌菇嫩嫩的,煞是招人喜爱。“这是变废为宝用桑枝制的菌袋。既环保生态又增加收入。”邓健介绍,“70%的桑枝条、17%的玉米芯、12%的玉米面,再加1%的石灰,发酵一个星期,作为菌料,然后放入菌种,播种20多天后就陆续出菇了。”
邓健所在的复龙镇是宜宾县有名的蚕桑大镇,蚕茧产量占全县总量的80%以上。这里桑园面积大、养蚕农户多,但由于长期以来桑枝利用率低,大量的桑枝要不是废弃在田边地角要不就只能当柴火烧掉,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在农技部门的指导下,以前就会培育菌菇的邓健尝试用桑枝种植食用菌成功。
说起桑枝种植食用菌,邓健算了一笔账:“发展桑枝食用菌可以有效解决桑园桑枝废弃问题,使桑枝变废为宝,且菌渣可作为有机肥施入桑园,蚕农年亩桑值从2000元提高到3000元,可降低生产成本三分之一以上,利润空间增大四分之一以上。”
“桑枝食用菌属绿色食品,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相当广阔。用桑枝培育食用菌,材料来源丰富,操作简便,是蚕农增收的一条好路子。”复龙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主任侯骏介绍,该镇有桑园面积10000多亩,按每亩投产桑园产枝条1000公斤计算,每年约有10000吨的桑枝条,再加上玉米等农作物桔杆,生产食用菌原材料相当丰富。且桑枝食用菌上市以来,大受欢迎,在宜宾当地就能销售完,完全不愁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