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解决目前加工厂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特别是菌包菌种主要依靠作坊生产,效率低、能耗大、污染重的问题,全面加快工厂化进程,推动产业关键环节实现跨越式提升。重点推进菌种菌包生产工厂化;菌用机械生产工厂化;黑木耳食品加工工厂化;废弃菌袋回收利用工厂化。东宁县目前已建成中小型菌包厂39家,招商引进的投资1.35亿元吉林黑尊菌种菌包生产和投资1.5亿元的黑龙江佰盛黑木耳自动化生产两个大型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规划并正在建设的菌用机械加工园区1个;建成废弃菌袋回收再利用企业8家;建成黑木耳加工企业22家,加工能力已达到全县总产量的25%。
品牌化:将培树品牌作为拉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增强实力、挖掘潜力、凝聚合力,打造实力最强、知名度最高、绿色有机富养、普遍行销高端市场、行业标志最高的东宁品牌,在品牌化经营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打造龙头企业;构建现代市场交易体系;培育商标品牌;打造园区基地品牌;凝聚文化品牌;强力整合品牌。东宁县目前已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已有著名商标2个,知名商标6个,未来5年还将培育更多的驰名商标和知名商标。
组织化:坚持政府引领与社会化驱动双轨并行,协力提升产业组织化水平。重点发挥政府引领、协会助推作用;发展黑木耳专业合作社和农事企业。针对目前主要还是一家一户的耳农为生产主体的现状,东宁县目前正在培育几家黑木耳合作社样板,计划逐步推广,以显著提升从业主体的抗市场风险能力。
推进措施
一是强化主管部门建设,加强全产业链管理。组建东宁县黑木耳产业管理办公室,扩大队伍、配强力量、扩充职能,政府赋予行政监管执法权,全面负责产业规划推进、执法监管和产业服务工作,县委、县政府在组织、人员、财力方面给予保证。
二是保障运行安全,推进可持续发展。解决菌用木屑供应问题,打通俄罗斯进口菌用木屑通道;化解栽培风险,鼓励各保险公司开展产业灾害保险;保证产业质量安全,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加强产业污染治理,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
三是打造投资洼地,营造最优越的发展环境。在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方面,给予财政资金扶持,落实食用菌科技奖励基金。同时,为促进产业招商,建立人民办事中心,吸引域内外企业投资,目前该中心已投入使用。
四是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为技术进步提供坚实支撑。引进专业高端人才,开展产业前沿技术研究,引进壮大人才队伍的工作将持续加力。
五是设立专家顾问机构,为产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省内外面向全国黑木耳业界,聘请著名的专家担任产业顾问,为黑木耳产业的发展把脉诊断,提供咨询,解决疑难问题,设计顶层的可行方案,加快东宁食用菌产业实施“六化”步伐,推进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