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会展报道 » 正文

    德江天麻:掀起您的红盖头


    【发布日期】:2014-11-03  【来源】:德江网  【作者】:张运典

      ……

    这些成果的取得,成了德江天麻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为产业腾飞增翼助力。

    德江提出让德江天麻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做大规模,扩展市场,通过生产上规模、营销上台阶,市场才会扩大,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按照德江天麻获准保护范围,该县以高山、沙溪核心区为重点,在6个适应天麻生产的乡镇大种天麻。在广大干部和天麻企业的动员下,群众种植天麻的积极性高涨,掀起天麻种植热。为减轻麻农负担,调动麻农的生产积极性,县政府专门建立了项目扶持激励机制,对农户栽培每1平方米补助70元,用于带动企业购买麻种、菌种和技术培训、指导与运杂等费用,对企业种植每1平方米补助麻种、菌种费35元。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天麻已成为了德江县的特色优势产业。近五年,该县积极争取财政扶贫资金和整合各部门资金进行全方位投入。截止目前,该县发展天麻种植面积3万亩,带动周边县、市种植天麻2万亩,该县11个乡镇106个行政村,3712户贫困农户增收。

    天麻药食同源,乃养身保健珍品。业内人士估计,仅在贵州,天麻市场的供需缺口已达千吨。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把中药材产业纳入了重点扶持项目,《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贫规划(2012—2015年)》将天麻产业作为重要内容,提出了在德江、大方等地发展仿野生天麻载培;《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把德江天麻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铜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建50万亩地道中药材基地,在德江实施中药材产业6万亩以上,其中规划天麻种植面积5万亩。

    德江县确立了“科技兴麻”战略,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在高山洞湾、高山桥、沙溪等地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仿野生栽培示范场,进一步提高了德江天麻质量。不断巩固基地建设,扩大天麻栽培面积,增强天麻生产能力。

    近年来,该县与中科院联合组建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德江工作站,开展德江天麻产业科技项目招商和产业技术攻关。在种植标准上,与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开展天麻“两菌一种”研究,与贵州大学中药材技术体系重点工程实验室合作组建综合试验站。在天麻产品的研发上,与贵阳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共同研制 “麻王智酒”、“天麻补脑安神咀嚼片”等。在产业联盟上,该县两家企业成为中国天麻产业联盟副主席成员单位,三家企业成为常务理事成员单位。在品质保障上,该县还与铜仁学院合作建立德江天麻研究所,对德江天麻带动发展开展全方位研究。

    目前,该县康奇药植有限公司生产的“山沟沟”牌天麻系列产品于2013年获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德江洋山河生物科技公司的中药饮片厂通过了GMP认证,其精深加工的“麻王智酒”和“天麻补脑安神咀嚼片”已研制成功,并上线试行生产,这两个产品的健字号有望近期获得国家批文;德江天德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德江天麻野生资源保护区,生产出的原生态天麻产品“龙麻”,因品质优良,加工工艺独特,产品市场供不应求。

    目前,该县已注册了“德江天麻”、“龙洞湾”、“山沟沟”、“黔绿”、“傩乡”、“神王”等多个商标,开发系列产品10余个,颇受消费者青睐,产品已远销香港、台湾等地区。

    近年来,德江县委、县政府将天麻产业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来抓,坚持以“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群众自愿种植,科技扶持支撑”的发展模式,通过公司+示范点的核心示范推动,示范点+大户的辐射示范带动,大户+小户的拓展示范联动的产业联结方式加快发展,让天麻产业真正成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曹永直 彭成江 张运典)

     
    关键词: 天麻 仿野生 基地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