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对吉林省林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4-11-05  【来源】:中国食用菌协会

    三、重视吉林省野生菌资源保护

    有关资料显示:吉林省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于野生菌生长,现已查明,吉林省长白山区域就有大型真菌有755种,其中食用菌340种、药用菌192种、有毒菌种102种、木腐菌244种、外生菌根菌183种。这些种类中常见种66种、偶见种124种、罕见种126种。这些丰富的资源为人类利用提供了便利条件。自上个世纪以来,我国已有150多种食用菌已能人工培养,这些为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每到野生菇生长季节,我国民间都有采食野生菇的习惯,男女老少拿着筐到周围山林里采摘各种各样的蘑菇,一方面自己品尝兼之请客送礼,另一方面也作为一项可观的经济来源。到山区公路两边摆摊的;农贸市场出售的;餐厅里吃的很多来自自然的野生菇,价格也不菲。

    作为俄罗斯农科院外籍院士,李玉院士多次到俄罗斯进行野生菌资源普查,李玉院士一次偶然的谈话让我们为之一震,李玉院士说“俄罗斯人采集蘑菇比较独特,一般用小刀从菌柄的基部割取,有的甚至留下整个基柄不要,这样既干净又能保护资源,因为土壤中的外生菌根菌的菌丝不被松动或破坏,可以继续生长出子实体。因此,走在俄罗斯的森林中你会经常看见被人砍掉的蘑菇茬,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应该借鉴和推广。”

    联想到我们国民采收野生菇的现状,我们不能不由所感叹,人工栽培的优良品种的培育就更需要野生材料基因的补充,没有野生的基因,育种很难有所突破。以松茸为例,松茸菌肉肥厚、营养丰富、香气浓郁、风味绝佳,素被誉为“菇中之王”、“野菇之冠”。松茸是典型的营养共生型的外生菌根菌,其营养来自赤松等活体树木的根系。由于难以合成代替活树根系的营养和生境,松茸的人工栽培成为菌物界百年未解的世界性难题。松茸是林地中的珍稀菌物,特异的种质资源。松茸的价值是所在林地木材价值的3倍左右。由于林地的破坏,疯狂掠夺式的采收、无序的经营以及病、虫、鸟、兽危害,使得天然松茸的产量逐年锐减。当今市场上的商品松茸几乎全部来自野生产品。在今后相当长的期间松茸的自然繁殖仍是松茸产量的主体。再说一下我国的羊肚菌,其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在20多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发现羊肚菌的报道,且羊肚菌分布新区不断发现,但由于羊肚菌较高的经济价值,乱采乱挖、破坏资源现象严重。这几年野生羊肚菌数量锐减,因此野生菌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亟待解决。

    规范野生菌资源开发,防止食用菌资源过度采摘 力争尽快建立以保护珍稀濒危食用菌种质资源为目的自然保护区,将濒危灭绝的食用菌资源增写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建立采摘许可证制度。要正确处理政府职能部门、生产企业和农民的利益关系,落实保护责任制,建立统一管理、有效保护、限额开发的管理模式。坚决杜绝、禁止毁灭性的掠夺式采集行为。为了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树立以野生菌种保护为核心的总体战略,才能确保食用菌产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野生食用菌物资源的保护,防止保护不当造成物种灭绝、基因丧失和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在开发中保护,要求改变单纯保护、片面保护的观念,在资源许可的范围内,提高科技含量,以有限资源创造出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服务于食用菌大产业;根据野生食用菌物资源可再生性的特点,以市场为引导,以政策作保障,大力推动资源培育,开创野生食用菌培植和合理利用的新局面。

    由于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薄弱和对近期经济利益的扩张需求,过度的采集、采伐、放牧等,导致食用菌的生境破坏。 “连根刨”、“一锅端”的破坏性采集方式屡见不鲜。面对这样的现实,所有食用菌研究工作者所肩负的紧迫任务就是挽救和保存不断减少的资源,从自我做起,广泛宣传,为保护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做出自我的贡献。

    四、重视食用菌产品加工业

    有关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的食用菌产品加工业是未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支柱之一,它将带动着我国食用菌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是我国食用菌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将会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食用菌产品加工业将迎来勃勃生机。

    发展食用菌产品加工业是促进菇农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推进食用菌产品加工业发展,实现食用菌产品多层次、多环节的转化增值,提高食用菌生产的综合效益,增加菇农收入。

    发展食用菌产品加工业是建设现代食用菌产业的核心环节。通过食用菌产品加工业的带动,把食用菌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相互连接在一起,延长食用菌价值链、产业链、效益链,形成较高程度的产业纵向一体化,促进食用菌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进而打通一二三产业,充分调动、诱发和整合储藏、运输、保鲜、包装、营销等相关产业,把食用菌产品资源优势变为加工曾值后的产品优势,增强了食用菌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了食用菌的产业体系效应,找到了改造传统食用菌产业、迈向现代食用菌产业的切入点。食用菌产业化是我国国情下发展现代食用菌产业的有效机制,也是食用菌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经营方式,而发展食用菌产品加工业则是推动食用菌产业化和建设现代食用菌产业的直接动力。

    我国食用菌产品加工业的区域特色明显,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加工业为龙头,以食用菌栽培为基础,中国现已形成诸多有特色的食用菌产业带,出现了一批食用菌产品加工企业,或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特色块状经济格局。如吉林省汪清县的黑木耳产品加工,福建古田的银耳储藏与加工,福建漳州的双孢蘑菇加工等。确立优势食用菌产品区域布局的基础上,构建我国食用菌产品加工大产业带和以大城市郊区为依托的加工区,使食用菌产品加工向产区和大城市郊区集中,初步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使规模优势、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成为食用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特别是对于食用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工程技术、冷冻保鲜、分子蒸馏等一大批高新技术在食用菌产品加工产业中将会得到广泛应用,促使食用菌产品加工产业的加工程度精深化,产品结构多样化,食用菌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化,确实在我国食用菌产品加工业中涌现了像安惠集团、仙客来、吉林黑尊等一些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的食用菌领军企业。

    全省各食用菌产区应突出特色、因地制宜、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科技,围绕大宗食用菌和优势食用菌产品,提高食用菌精深加工程度,提高食用菌产品附加值,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变,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是吉林省食用菌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在这个前提下,吉林省食用菌产品加工业发展需要着眼于一下几个方面。加强食用菌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根据全省各地食用菌资源优势情况,开展食用菌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规划。采用多元化投资方式,建设一批食用菌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发展基地,逐步实现食用菌产品加工原料规格化、质量标准化、品种专业化和生产规模化,实现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发展。政府职能部门要尽快出台完善食用菌产品质量标准,加强食用菌生产基地的质量检验与监督,使食用菌产品适应加工业标准化、优质化的要求。

    吉林省食用菌产品加工业要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变,关键在于科技进步,特别是食用菌企业的自主创新。食用菌企业应开展食用菌深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食用菌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与设备等研究,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和产业化示范生产基地等,以此提高吉林省食用菌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