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命运靠蘑菇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如果不成功,怕被村民骂……”那时的高瑞才,虽有几十年的种蘑菇经验,但心里也不敢打包票。
呼和浩特蒙禾源菌业有限公司是惠泽农业扶贫开发专业合作社下设的公司,2012年底成立,圪顶盖村委会持有全部股份,经营范围主要为食用菌种植及销售。
在该公司记者看到,100座温室大棚错落有致。大棚里,一排排菌包上长满了层层叠叠的香菇、杏鲍菇、金针菇等。
在生产车间里,自动搅拌机正在不停地运转着,工人们有的在搅拌,有的在装菌袋。车间内还设有灭菌锅炉、灭菌柜、制种机、接菌机、封闭式冷冻室和冷藏室等,俨然一个小型现代化工厂。
然而在基地建设之初,来自各方面压力,也让呼和浩特蒙禾源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瑞才担心了一阵。
“这里村民祖祖辈辈都以种马铃薯为主,在村民的意识里,改种蘑菇挣钱,不仅头一次听说,可能还会觉得是一件荒唐事。”
在试生产过程中,高瑞才听到很多流言蜚语以及不怀好意的嘲笑。他告诉记者,什么样的话他都能接受,最让他心里感到难过的是,说他种出来的蘑菇是在街上买的,这是为了应付领导。
除此之外,在管理方面也让高瑞才大吃苦头。公司里大部分工人是当地村民,这些自由惯了的庄稼汉很难适应“朝九晚五”式的上班模式。于是,怎么让村民上班不迟到,也是高瑞才一段时间里较为头疼的事。
还有,在开会谈公司的未来发展,谈给村民带来怎样的实惠时,一些村民站起来拍桌子质疑,甚至大声质问,让高瑞才十分难堪。
直到2013年,食用菌基地取得了成效,村民赚到了钱,心中的那杆秤才慢慢放平。高瑞才心中压制已久的石头,也终于慢慢放了下来。
食用菌基地所在地河北西村是一个自然村,全村68户,241人,以前许多村民每年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为养家糊口,村里多数人选择了外出务工这条路,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生活比较困难。
“来到公司工作后,工作强度也不算大,一年四季生产不停,每月都有稳定收入,比种地收入高多了,还可以照顾家里。”
耗赖山乡党委副书记李应华介绍,目前,仅河北西村村里已有40多位村民在公司上班,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有些村民年收入有3万元左右,两口子能挣五六万元,从去年开始,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主动回到村里工作,还有南方人来这里打工。
如今,圪顶盖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蘑菇村”。